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641章大战将启
收复燕云之战,赵孝骞的态度也是从未有过的认真。
这一战不仅关乎大宋的国运,同时也关乎自己和楚王一脉的荣辱兴衰。
这个年代的权贵门第,家族的命运是跟国家朝代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若是战事不顺,或是兵败,赵孝骞和赵颢面临的后果将会很严重,杀头或许不至于,但至少会被远谪权力中枢,子孙后代百年翻不了身。
一军主帅的战略眼光,不能只放在战场上。
所以开战之前,赵孝骞要提前布下所有的棋子,身边能调动的资源全部调动,从多个方面向辽国发起攻势。
贾实这批高手,显然也在赵孝骞的计划之中。
放着这批身手超凡的高手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每天跟在他身边,基本遇不到任何危险,吃得还那麽多,一群肌肉男都快养出将军肚了,再不利用一下,赵孝骞都觉得亏得慌。
贾实对赵孝骞的这道命令显然有点不情愿,这跟赵颢的命令冲突了,虽然是父子俩,但贾实终究还是赵颢的死士,自然以赵颢的命令为主。
「世子,不是小人违令,实在是王爷殿下给小人下过死令,违者必斩,还请世子不要为难小人,让咱们兄弟跟在身边保护你吧。」
赵孝骞笑容渐敛,脸上透出一股连赵颢都不曾有过的威严:「贾实,跟我这麽久了,你应该了解我的脾气,我把你们派出去办事,不是在跟你商量。」
贾实的脸上顿时露出苦色:「世子……」
「在这支军队里,我是唯一的主帅,这里唯我独尊,麾下任何人都要无条件服从我的军令,任何人,包括你们!」赵孝骞加重了语气。
贾实头皮都快炸了,然而赵孝骞身上散发出来的压迫感,连他这种高手都感到窒息。
一个江湖草莽,武功再高也抗不住手握十万重兵的主帅的压力,大家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良久,贾实终于垂头:「请世子吩咐。」
赵孝骞满意地嗯了一声,道:「我要你们明日脱离队伍,直赴辽国上京,乔装进城后潜伏下来。」
「随着我方收复燕云的战事进展,伺机打探和刺杀辽国朝堂重要的臣子,尤其是能在燕云战事上影响辽帝决策的辽臣,以及仇视大宋,反对大宋的辽臣。」
赵孝骞的目光一片冰冷,低声道:「上京有皇城司的属下潜伏,但你们不必与皇城司接触,杀辽臣也不需要经过请示。」
「总之就是,你们这批高手进了上京后,可以无法无天,没有任何人能节制你们,除非你们自己不争气,被辽人反杀。」
贾实听懂了,他明白赵孝骞派他们潜入上京的目的,其实就是把他们当作一批武功高强的刺客,刺杀的目标就是那些仇视大宋的激进辽臣。
「小人明白了,我们兄弟明日一早便启程。」贾实痛快地道。
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道:「保重自己,你们潜入辽国举目无援,我无法保护你们,一切靠你们自己,当你们觉得该死的都死了后,便可回到拒马河大营与我会合。」
「是,世子放心,我们兄弟必不负世子之托。」
赵孝骞含笑注视着他,道:「贾实,我知道你们是父王精心挑选,派到我身边的高手,而且不出所料的话,你们并不是什麽重金招募的江湖人,而是我父王麾下的死士吧?」
贾实对赵孝骞的猜测丝毫不意外,毕竟大家相处这麽久,终究会明白些什麽。
有些秘密在长久相处的人面前,是根本瞒不住的。
贾实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承认了。
赵孝骞好奇道:「你们这样的死士,父王身边有多少?」
贾实紧紧抿嘴,一个字都不说。
「现在还瞒着我,没必要了吧?而且,我是父王的儿子啊,亲生的,你们以后也将是父王留给我的遗产。」赵孝骞不满地道。
贾实还是紧紧抿嘴,一言不发。
「好吧,换个问题,你们真会誓死保护我和父王吗?若是被我们的敌人抓住了,你们真会一言不合就咬毒自尽吗?」
贾实终于开口了:「会。」
「张嘴,给我看看你嘴里藏的毒药,拿出来让我研究一下……」赵孝骞饶有兴致地道。
贾实再次抿嘴,一言不发。
赵孝骞叹气:「真受不了你这死样子……每天吃我十几斤粮食的时候,没见你这麽抗拒。」
说着赵孝骞冷不丁道:「我和你娘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救世子。」贾实终于不沉默了,回答得很乾脆。
「我父王和你娘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救殿下。」
「……你就不好奇我父王为何会和你娘同时掉水里吗?」
「无所谓。」贾实淡淡地道。
赵孝骞忍不住赞道:「不愧是死士,高级货!……就是有点不孝。」
贾实嘴角一勾:「小人是孤儿,所以,我祖宗十八代掉水里也没关系的。」
赵孝骞明白了,拍了拍他的肩:「明日出发,务必保重。贾实,『死士』的意思,不是要你们去送死,而是需要你们的忠诚,我希望你们都能好好活着,最好活到八十岁再死。」
短短一席话,贾实不知为何突然红了眼眶。
沉寂如死水搬的情绪,很多年没像此刻这般翻涌过了。
一股陌生的温情,渐渐盘旋在胸腔里,如饮下了一壶陈年的醇酒,暖暖的很舒服。
…………
第二天清晨,赵孝骞还在睡梦中,贾实等一批高手已收拾好了行囊,乔装成辽人模样。
众人站在帅帐外,面朝门帘双膝跪拜,然后起身默默地骑上战马,脱离队伍远去。
陈守亲自将他们送出了大营,看着贾实等人远去的背影,陈守怅然若失,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世子身边功夫最高的一批人走了,保护世子的重任完全压在他陈守的肩上,接下来还要面对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陈守感到了久违的压力。
接下来继续行军,无休止的行军。
枯燥乏味的路途,赵孝骞已经习惯,随着队伍距离北方越来越近,战争的紧张空气也越来越明显。
出了京畿地区,所感受到的气氛已全然不一样。
离宋辽国境越近,土地越广袤,但村庄和百姓却越少。
常年的战争阴云笼罩,还有多年前辽国动辄越境打草谷抢掠大宋边民,导致宋辽国境方圆地广人稀,上好的土地良田竟大多荒废,无人耕种。
明明是土地肥沃的河北平原地带,明明应该被大宋当作国库粮仓产地的富饶地区,如今却是千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
百姓们宁愿放弃土地,拖家带口南下沦为流民,也不敢在这片常年发生战争和劫掠的土地上久居。
赵孝骞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将每一幕凄凉荒芜的画面记在心里。
有些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目前他要做的,是争取和平。
敌人倒下了,和平就来了。
天下一统,番邦臣服,大宋就不会再有战争。
有了和平,这些荒芜的土地一定会很快恢复生机,城池和村庄也将迅速地建起来,这是必然的。
行军半月后,赵孝骞和五万将士终于到达拒马河大营。
此时已是二月末,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拒马河两岸的河滩上正是草长莺飞,远处的宋军大营在这明媚的春光里,都透着几许生机勃勃的气息。
同行的五万禁军将士也渐渐变得躁动起来,大家看着坐落在远处的大营,以及依稀从风声里传来的操练声,喊杀声,将士们的心情顿时激动兴奋又带着些许忐忑不安。
快到大营辕门外,赵孝骞远远便看见一众将领列队站在营外,一脸欣喜地眺望黑压压的禁军,以及一马当先的赵孝骞。
下令安顿五万将士,并在原来的大营旁开辟一块新的地方用来扩建营盘后,赵孝骞独自策马上前。
快到辕门时,赵孝骞下马步行,等候已久的许将,种建中,宗泽,狄谘等将领迎上前,众将在赵孝骞面前一字排开,躬身行礼。
「拜见郡王殿下。」
赵孝骞哈哈一笑,道:「都熟人了,不必客气,拜得再有礼貌,我也没红包给你们,免礼!」
说着赵孝骞上前朝许将和种建中眨了眨眼:「我不在大营这段日子,辛苦两位操持了。」
许将板着脸,冷冷一哼:「你好意思腆着脸回来!可知这段日子老夫与种将军焦头烂额,大营里各种鸡毛蒜皮都要我们来操心,老夫这些日子头发都白了不少。」
赵孝骞无辜地道:「官家突然急召我回京,我能怎麽办?要不冲元先生给汴京写道奏疏,去骂官家?」
许将一怔,拂袖怒哼。
赵孝骞又望向种建中,道:「最近几月辽国可有异动?」
种建中含笑道:「一个月前,斥候探得辽军有小股军队试图南渡拒马河,越境抢掠我大宋村庄,末将及时派兵歼灭了数支辽军后,他们终于老实了。」
赵孝骞环视众将,微笑道:「每年都有辽军越境打草谷,抢掠我大宋百姓,咱不能惯他们的毛病,来多少杀多少,而且……」
说着赵孝骞脸上的笑意愈深,缓缓道:「而且,从今日始,也该咱们越境抢他们了。」
「众将整顿兵马,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雪我大宋百年之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