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大明万岁爷> 第七百零三章 入扬州,比前宋

第七百零三章 入扬州,比前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八月十日黄昏,距离北巡日期还有六日。
    朱允炆在武英殿传召解缙、朱棣、徐辉祖,然后让内侍拿出了衣裳。
    朱棣对着镜子看着管家装扮的自己哭笑不得,解缙呵呵傻笑,因为他是个账房,多少有些斯文。但徐辉祖就笑不出来了,堂堂中军都督府府事,手握天下卫所,怎么能当一个牵马坠蹬的伙计呢?
    郁闷的徐辉祖刚想申诉,转头看到了和自己一样装备的刘长阁,顿时笑了,感情下人不止自己一个,转头一想不对,刘长阁本来就是个下人,自己不是……
    朱允炆嘛,自然是财主家的小主人,上好的布料,还搭配了讲究的玉佩,配个折扇,风度翩翩,浑似一公子哥。
    徐辉祖有些发懵,不知道朱允炆是什么心态,打算在皇宫里唱戏?这里也不是戏台子,自己也不是伶人啊。
    “皇上,这是?”
    解缙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朱允炆淡然地笑了笑:“北巡啊,朕给你们说过。”
    朱棣脸色有些难看,前几天还答应陪老婆中秋节去登山的,这搞的,怕是要食言了啊……
    徐辉祖帮着朱允炆回忆:“距离北巡还有六日,不急着今日就换衣裳吧。”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拿出了一份文书:“走吧,在路上好好看看,身份可不能泄露。”
    刘长阁侧身请道:“皇上,马车已准备妥当。”
    徐辉祖彻底抑郁了,看着朱允炆、解缙与朱棣上了马车,自己刚想上去,却被刘长阁拦住了:“你是武勋国公,不适合进去。”
    “不适合进去?难道让我骑马不成?”
    徐辉祖看了一眼旁边的高头大马。
    刘长阁微微摇头,笑着指了指马车,又指了指徐辉祖的衣服:“武勋都会驾车,听说魏国公深谙此道……”
    “你大爷……”
    徐辉祖差点暴走,我堂堂魏国公,你让我当马夫,赶马?
    刘长阁翻身上马,看着还站在原处的徐辉祖,催促道:“伙计,人已齐了,还不上路?”
    “伙计?”
    徐辉祖脸黑了起来,刚想发怒,朱棣冒出了脑袋:“少爷说了,可以出发了……”
    “呃,好。”
    徐辉祖无可奈何,只好坐上马车,拿起缰绳抖动了下,原本在马车旁的内侍退到一旁,马车缓缓移动起来。
    朱棣翻看着文书,里面有朱允炆写得身份,简单概括就是少爷朱允炆带着管家朱棣,账房解缙,马夫徐辉祖与看护刘长阁,准备前往北地购置便宜药材,然后运到南京大赚一笔。
    “北地?”
    朱棣有些疑惑。
    凤阳是在北面不假,但说是北地,多少感觉还差那么点意思。
    宫禁军士看到马车缓缓而来,骑着马的人虽然穿着质朴,但那张脸还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这不是安全局的那谁嘛,呃,赶马车的人似乎是魏国公啊……
    这马车里的人……
    天啊,我们什么都没看到。
    刘长阁亮出了腰牌,很和气地告诉一众军士,谁要是泄露了消息就请他们全家吃饭,然后骑着马缓缓离开。
    此时天色昏暗下来,马车前挂着灯笼,速度有些慢。
    刘长阁在前面开路,在马车身后不远,还有一些百姓装扮的人保持着三十步至五十步的距离跟着,徐辉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安全局的人。
    马车抵达长江边,一行人便上了渡口的大船,接头的船夫还是顾三审。
    乘船顺流而下,然后北上,便是扬州城。
    南京至扬州距离不算远,不到两百里,又是顺水顺风,不需要朱允炆睡一觉,和朱棣、解缙、徐辉祖聊聊天,还没两个时辰就抵达了扬州渡口。
    汤不平早已在渡口等候,将朱允炆等人迎到了一座宅院之中安置下来。
    扬州是一座古代名城,其兴盛与京杭大运河脱不了关系,没错,这座城第一次以繁华惊艳世人是在隋唐时期。
    当隋堤的杨柳吹出温柔,芍药的秀丽绽出秀丽时,任谁都难抵挡扬州的繁华。
    无数才华富赡的诗人来到这座水木清华的城,用妙笔生花的笔留下了一个让后世人遐想的扬州。
    不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也不说“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就说张祜的《纵游淮南》: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听听,人生只合扬州死,如此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足以说明扬州是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天上人间。
    呃,额外说一句,“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神仙,指的是妓人,和玉人吹-箫所指都一样,文人嘛,风流的很……
    朱允炆来这里虽然带了四个大老爷们,却不是来寻风流看神仙的,而是察访民情的。
    自元末战乱后,扬州城死得就剩下了十八户,几乎可以说城里的人死绝了,但经过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的休养生息,这座城池再一次焕发生机。
    扬州城对于和平的封建王朝而言,都注定繁华,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是隋朝的杨坚、杨广父子。
    仔细调查下历朝历代,无论隋唐还是宋元明,包括后来的清,扬州都是繁华之地,无论这座城经历过多少苦难与痛苦。
    扬州北接淮水,与淮安毗邻,南枕长江,隔江就是镇江等地,向西是大明京师,向东是泰州,又有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粮草、盐、钱、铁运输的南北运输,只要走京杭大运河,必然需要经过扬州。
    唐代时期,扬州富甲天下。
    宋代时期,扬州繁华之名在外。
    随着朱允炆商业解禁,新商之策推行,扬州人口与日俱增,从洪武后期的十二万增长到二十五万,繁华日盛。
    天亮,朱允炆便起身,喊了朱棣、解缙与徐辉祖出门。
    作为江淮要冲,南北襟喉之地,扬州吸引来的人口,多是商人,尤其是朝廷正在疏浚会通河,所有人都知道用不了多久,京杭大运河就会重新贯通南北,扬州将更为繁华。
    许多商人在扬州置办房产,为的就是给子孙留个家底,一些百姓也离开了乡野之地,入城做点小本买卖。
    看着一早便热闹起来的城,朱允炆感觉很欣慰,径直走向一家混沌摊,要了四碗混沌,刘长阁不用管,他已经吃过了。
    摊点由一妇人与八九岁大小的男孩在操持,朱允炆看着男孩端过来热腾腾的碗,不由问道:“你不上社学吗?”
    男孩腼腆地笑了笑:“回客官话,先生知我家里苦,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准我每日晚至社学半个时辰。”
    “这是个好先生。”
    解缙不由称赞。
    教书育人,最重品德。如此先生知人苦,体人艰辛,没有生硬执行社规,对孩子与这家人是好的。
    “你父亲呢?”
    朱棣不由问。
    男孩微微摇头,怯生生回头看了母亲一眼,低声道:“我父亲去海上做买卖,船毁了,人也没有回来,家里欠下了不少债。母亲为了照顾我和奶奶,这才开了混沌摊。”
    朱允炆眉头微微一皱。
    朝廷开海禁之前,不少商人跟着水师船队下南洋,赚得盆满钵满,而在开海禁设置市舶司之后,下海经商的人更是趋之若鹜,数不胜数。
    但问题是,海不是谁都可以去的,首先必须有一艘合格的海船,其次需要有优秀的水手与舵手,想凭着小帆船直接去南洋淘金,那结果很可能是有去无回。
    从这里来看,朝廷必须只审核船只,还必须检查出海的人员具不具备远航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应对风浪。
    人死了,为利而死,没什么好可怜的,但盲目出海,可是害了不少人家。
    “吃吧,都别愣着了。”
    朱允炆看着混沌,有些哀伤。
    妇人张罗着生意,早上来这里吃饭的人不少,多数是百姓与伙计。
    一碗混沌三文钱,也算是薄利多销了。
    朱允炆品尝了几口,感觉味道还不错,临走之前看着妇人忙碌而不失笑意的脸,不由放松下来。
    她失去了男人,孩子失去了父亲,但她担起了一切,以她一个人的肩膀。
    她不需要自己的帮助。
    朱允炆带人走了,看着鳞次栉比的店铺,不由说:“北宋时,扬州最高商税达到九万贯,虽然执行的是二十税一的商税,但总得来说,商税已达十五税一,甚至是十税一,这也让宋时商税占比极高,支撑起了其朝廷运行。眼下扬州商税几何,解账房可知?”
    解缙面露难色,扬州商税属于户部主管,这是夏元吉的专长,自己怎么知道。
    朱允炆没有为难解缙,只平静地说:“去年扬州商税是六万五千贯,夏元吉曾预言,给扬州三年,商税可超前宋。你们想过没有,若大明真有前宋的财政,却无前宋的冗员、冗兵、冗费,那我们大明的版图将开拓到哪里?我们的战船将开往哪里?后世将如何评价建文盛世?”
    ps:
    感谢v臭不要脸v读者打赏,惭愧,最近有点忙,实在没办法爆更,保证下个月补回来。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桑海鼎心 你出轨,我改嫁,儿子不认你哭什么 晴天不落雪 血脉觉醒,带领家族称霸灵域 诡异来临?我坐拥万亿冥币杀疯了 秦时记事 不好意思,我的奇葩超能力无敌了 九天斩神诀 叩问仙道 热搜爆炸!满级大佬她重回娱乐圈 玫瑰在野 美人重生茶又媚,踹开渣夫夺凤位 世子回头太迟,夫人身边已群狼环伺 厉总,太太在外面有两个私生子 港综开局:我把自己炼成僵尸 开局骗到绝色娘子,我软饭硬吃 带着仓库回七零,全家吃肉奔小康! 踹渣夫虐渣儿,我转身二嫁商圈大佬 乡村小术士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