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岁月流歌> 第二十三章 四类分子xiN

第二十三章 四类分子xiN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解放前的王家只有几亩薄田,属于贫农、中农的阶级范畴。
    王元初在族人的帮助下念完五年私塾,后来又转入新式学堂,一直是个念书的好苗子。
    十几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当地的国立师范,也算是鲤鱼跳龙门了,但政z立场不坚定已为他这辈子的命道埋下了伏笔。
    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一腔热血的王元初稀里糊涂加入了学校的三青团,毕业前对着“三义”的党章宣誓,成了一名国员。
    48年从国立师范毕业后,王元初和几位同窗一道,来到了长江边上的省城,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
    结果工作没有找到,却神使鬼差的考入了远在苏南的锡城宪兵学院。
    这是王元初人生中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据说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兵,还没有进入战场,就全部转去台湾了,后来在那边的警界都混得风生水起。
    这所国民d的警官学校,教官打骂学员是家常便饭,学兵食堂的伙食太差,老是吃不饱肚子。
    而且还像监狱一样,三百六十五天日夜全封闭管理。
    熬了几个月后实在受不了了,王元初和几位大别山过来的同学,就冒险掰开了宿舍窗户的铁栅栏,逃出了这个高级魔窟。
    后来做了生产队的猪倌之后,王元初还经常和老社员们吹嘘:“48年的时候我就知道国要完蛋了!宪兵学校的伙食费都有人敢贪污,预备军官都吃不饱饭,更不要说那些抓壮丁抓来的兵夫了,谁会管他们的死活!这样的部队能打胜仗才是怪事!”
    幸亏老社员们政治觉悟不高,加之王元初在骂国民党反动派,没有人去告密。
    否则宪兵特务这顶大帽再压到老猪倌的头上,可就永世不能翻身了,被当作反革命镇压了都不一定。
    爱乱说话似乎是读书人的通病,尽管他们最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
    就像一位哲人说的那样,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学会闭嘴。
    从苏南归来后,家乡已经解放了。
    王元初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人民政府的怀抱,完全忘记了自己国员的身份。
    这种选择是无比正确的,也算是弃暗投明吧。
    对于当时的王元初来说,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可以糊口又不失体面的工作。
    据说他是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后,第一位主动上门找工作的知识青年,又正值地方上紧缺干部,幸运的王元初被委以重任。
    作为本县最年轻的土改工作组组长,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荣见证者。
    这是王元初人生中的第二个机遇,事关一生的荣辱、全家的福祉,他似乎已经抓住了。
    后来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了,王元初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提拔为全县支前大队的大队长,率领一千多解放区支前民工跟随大军一起南下。
    等把对口支援的英雄部队送过长江,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然后有两条开满鲜花的阳关大道摆在王元初的面前:进入南下大军的军官教导团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或者持部队开的介绍信返回原籍,至少会是县里的中层干部。
    书呆子王元初尽然两条路都没有选,肯定是哪根筋搭错了。
    听说老家在筹建小学,他放弃了原本大好的仕途前程回到乡里,做了村里小学的第一任校长。用王元初老先生自己的话讲,回乡当老师并不是啥高尚的觉悟,只是觉得外边的世道很乱,还是做教书先生安全。
    反正已经回乡当农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1979年的春节前夕,王元初坐在行署办公室的走廊里,当得知自己16年前就可以被平反的时候,不禁嚎啕大哭了起来。
    一时胆怯一念之差,不仅让自己蹉跎半生,娃们本该美好的人生也一道被他毁了。
    如此肝肠寸断的悔恨,一场恸哭又如何能够排解啊!
    还有当年与他下乡搞土改的工作组老同事,如今已是行署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了。
    王元初能够这么快落实政策,这位昔日的同仁帮了大忙。
    同为热血青年、同一年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后却是天壤之别,命运的造化就是这么的残酷而又神奇。
    诗人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
    “老四类”王元初的一生,完全验证了诗人的逻辑。
    本该充满辉煌的激情岁月,被他几次错误的选择变成了一地鸡毛。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和亲公主夺江山,阴鸷王爷求垂怜 日常系综影:我的超能力每季刷新 长姐坚持分家后,在荒年成了巨富 全民修仙时代,系统让我当魔头? 不见光 绝症封心后,温小姐顶替了白月光 公公,这些武功你真会啊? 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 激荡1979! 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 谁让这只摄魂怪进霍格沃茨的! 入狱十年,谁还见义勇为啊 我具现了蜀山游戏 回村后,从绑定峨眉开始赶山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对弈江山 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