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4章顾家往事,华兰设宴
「千帆,你还愣着做什麽?走,我带你去樊楼好好快活快活!」
「前些时日,你必定辛苦的很!」
顾廷烨满脸带笑,就在他转身准备登上马车之际。
只听顾千帆冷不丁道:「仲怀兄,我想要进皇城司效命。」
「什麽?你说什麽?!」顾廷烨扭过头,满眼震惊的盯着他,方才的笑意一扫而空。
「你别告诉我,你在家中苦读多年,最后就为了进皇城司?」
皇城司职责为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皇城司密探有风闻奏事的特权,无需确凿证据,可随时将打探到的消息告知官家。
官员在家中私下一句牢骚话都可能直达天听。
一旦被皇城司盯上,多半凶多吉少,轻则丢官罢职,重则牵连家族。
在文官清流眼中,皇城司作恶多端,是破坏祖宗法度的异类。
在民间,风评也极差,几乎人人喊打,如过街老鼠一般。
顾千帆点点头,其实他完全可以靠祖荫进皇城司。
但大周重文轻武,考中进士后便可跻身文官清流行列。
以这样的身份加入皇城司,不仅名声好听些,一个出身科举,熟知章程的皇城司使,也能让文官们多几分忌惮。
「皇城司查不法之人,动邪恶之官,同样可以安定黎民社稷。」
顾千帆说话间,神色郑重的看着他。
顾廷烨仍有些诧异,「安定黎民社稷的方法有很多,顾伯父在九泉之下若知道你去皇城司,多半能气的龇牙咧嘴,捶胸顿足。」
顾审言身为礼部侍郎,古板严肃,最重规矩礼法,连孩童嬉闹都要厉声斥责。
他在世时,根本不准顾千帆与顾廷烨有半点往来。
「我意已决,仲怀兄别再劝我了。」说罢,顾千帆径直从此处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顾廷烨深吸一口气,忍不住抬手指了指。
「离经叛道!」
站在一侧的石头摸着脑袋嘿嘿笑了两声。
「说起来,侯爷往日的行径,可比顾公子离经叛道的多了。」
「你……」顾廷烨一时间哑口无言。
片刻后,他摇头道:「想去皇城司就去吧。」
「反正我们顾家在那帮文官眼里,一直都是粗莽的兵鲁子,如今再多一个皇城司的鹰犬,也没什麽大不了,债多不愁!」
「侯爷说的是!」石头拱手一礼。
另一边,积英巷,盛府,寿安堂。
盛紘轻捋长须,眼含笑意,此次他的学生文炎敬也高中二甲。
在这个时代,师生关系堪比父子。
官员靠门生巩固地位,门生则依靠座师提携获得升迁机会,朝堂上最稳固的人脉之一。
像文炎敬这等出身寒门,家中无半点权势可依。
且胸怀大志,潜力十足的学子,能将他收为学生,没点运道还真碰不上。
「母亲,长枫不负厚望,此番春闱榜上有名,名列三甲第五。」盛紘笑呵呵的开口。
只见盛长枫站在众人身前。
一身靛蓝锦袍,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同时还有几分不易令人察觉的遗憾。
他原以为自己这次能进二甲。
王若弗斜睨盛长枫一眼,心中暗道:还真让这小兔崽子给考中了!
「好啊,好啊!」
「长枫能高中,玉芙功不可没。」老太太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
虽说只是三甲,但也是正途出身,有盛家和柳家在背后扶持,将来自有一番前程。
柳玉芙站起身,姿态温婉端庄,温声道:「祖母言重了。」
「玉芙不过是尽了本分,官人能够高中全凭他自己勤勉刻苦,厚积薄发。」
听到此话,盛紘和老太太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眼,心中一致认为。
长枫这小子属实娶到个好媳妇。
会试放榜后,接着就是殿试,对于考生的名次,赵晗并未改动。
状元名为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
此人的表兄是黄中庸黄大人,皇佑二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现已入内阁。
榜眼为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探花名为何洵直,字邦彦,道州人氏。
四月末,进士们已经陆续授官。
其中,文炎敬馆试名列前茅,任翰林庶吉士。
今日,顾廷烨亲自携顾千帆进宫面圣,文华殿内,二人恭谨行礼。
当顾千帆言明自己想入皇城司时,赵晗并不觉得惊讶。
「官家,千帆虽年少,但身手不俗,师承泾原路副都部署顾大人。」
「只略逊臣一筹,他若入皇城司效命,必不会让官家失望。」顾廷烨从容拱手。
赵晗轻笑一声,「进士出身入皇城司,倒还是头一遭。」
「禀官家,朝堂有文臣安邦,武将定国,而皇城司掌京畿安危,乃陛下之耳目。」
「臣志在于此,望官家成全。」顾千帆目光如炬,言语间没有半分犹豫。
对于他想加入皇城司的原因,赵晗倒是知道几分。
顾千帆虽姓顾,但并非顾家血脉,他的生父是现任苏州知府萧钦言。
此人出身寒门,早年曾拜在顾审言门下,高中进士后,迎娶了顾审言唯一的女儿顾淑娘。
原本也是一桩好姻缘。
可萧钦言自打入朝为官,就逐渐开始暴露本性。
为了升迁不择手段,构陷同僚,营党结私,与顾审言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
顾淑娘诞下顾千帆不久,萧钦言与一歌伎厮混,还被她当场撞破。
与娼妓共事一夫。
这种事情,出身书香名门的顾淑娘忍无可忍,悲愤交加之下,决定与萧钦言和离。
顾审言不爽萧钦言许久,当然也同意此事。
至于顾千帆,按理来说,他当归萧家抚养才是。
可彼时的萧钦言只是个七品官,又有嫡长子在身边,根本不会有名门贵女愿意嫁给他。
为了自己的前程,萧钦言主动让顾淑娘把顾千帆带走。
不过半年,就与齐昌伯的女儿成亲。
顾淑娘得知此事后,郁郁而终,恰好舅舅顾明敬成婚数载,一直没有嫡子。
在顾审言提议下,将顾千帆过继到他的膝下,名正言顺成为顾家的孩子。
顾千帆自此唤自己的母亲为姑母。
不过此事所知者甚少,就连顾廷烨都不大清楚其中的内情。
因顾淑娘是和离归家,不能牵进顾家祖坟。
顾千帆一心想为母亲挣个诰命,好让她堂堂正正受香火祭拜。
以他二甲进士的出身,走寻常文官路径,起步官职最多八品,熬到五品,即便顺利,至少也得过个七八年。
而皇城司升迁不归吏部管辖,直接听命于官家。
若能侦破大案,护卫有功,今年七品,明年就能五品。
再者,他对萧钦言厌恶至极,进入皇城司,便可监察百官,直达天听,将来未必不能抓住萧钦言的把柄,让他身败名裂。
沉吟片刻后,赵晗沉声道:「皇城司探事司指挥使一职,你可能胜任?」
此话一出,顾千帆眼下闪过一抹欣喜。
此职官阶正七品,负责监视百官与收集情报,手握实权,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
「臣顾千帆叩谢官家,必当竭心尽力,以报天恩!」
「无需多礼。」赵晗摆了摆手。
——
洪武元年,六月中旬,正值华兰生辰。
身为中宫之主,今年特在仁明殿设下宴席,遍邀内外命妇。
凡有诰命在身者,皆在名册内。
皇后设宴通常有两种,一是遵循礼制的常规性宴会例如元旦丶中秋等节日。
二是因事而设的特殊性宴会,通过宴请命妇,可以间接影响前朝的官员。
此次设宴,名义上是庆贺生辰。
实则为立威丶向天下臣民展示自己的德行与能力,以及安抚宗室和前朝旧臣。
宫门外,车马云集,数名禁军值守于此处。
王若弗一身墨绿织锦长裙,发髻高高盘起,斜插着几支不引人瞩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的玉簪。
踩着脚凳走下马车后,忙不迭去扶老太太,举手投足间,与在家中的时候大不相同。
「母亲,仔细脚下。」王若弗轻声提醒道。
老太太虽有些诧异,但还是微微一笑,抚了抚她的手背,在外头嘛,总得要几分体面。
不远处,平宁郡主瞧见她们后,深吸一口气,主动过来打起招呼。
时至今日,论地位与实权,盛家远超齐家。
「多日不见,太夫人身子可还硬朗?」
盛老太太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劳郡主娘娘挂心,老身一切都好。」
「哎呦,郡主娘娘今日真是光彩照人,你家小公爷如今进了翰林,前途不可限量啊!」
王若弗笑眯眯的看着她。
不禁想起多年前,她来盛家让小公爷入书塾时那副高高在上的做派。
「王夫人谬赞,衡哥儿资质平庸,比起你家柏哥儿,还是差了一大截。」
说罢,平宁郡主将目光放在一旁的如兰和明兰身上。
只见明兰身着碧色织锦襦裙,清雅中透着几分贵气。
脸颊两侧已经完全褪去往日的婴儿肥,更见灵秀动人,将一旁如兰衬托的毫无颜色。
「郡主娘娘安好。」如兰与明兰二人齐齐行礼,华兰特意吩咐王若弗今日将她们一道带上。
平宁郡主点头一笑,随即与她们一同前往仁明殿。
仁明殿内,数名宫女面带微笑,步伐一致,将各色菜肴轻轻摆放在桌案上。
淑兰丶嫣然两位后妃,英国公夫人丶甘老夫人丶余家老太太,赵宗全遗孀沈从英等大大小小四五十位内外命妇皆在此处。
待宴席时辰将近,殿外传来内侍高昂的声音,「皇后娘娘驾到——」
「臣妇拜见娘娘,愿娘娘千岁金安。」
命妇们齐齐站起身,遵循礼制,恭谨行李。
华兰端坐于上首位置,轻声道:「无需多礼,今日乃本宫生辰,特邀诸位进宫一聚,共叙闲话,不必太过拘束。」
「谢娘娘!」
待众人重新落座,华兰将目光放在英国公夫人身上,「今日怎麽不见夫人带府上姑娘一道前来?」
「回禀娘娘,那丫头自知不日便要进宫侍奉官家,生怕以后没瞎胡闹的机会,便整日跟在她哥哥后头乱野,昨日不甚染上些许风寒。」
「臣妇担心其病气冲撞凤驾,便命她在家中静养,还望娘娘恕罪。」
英国公夫人恭谨回话,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华兰莞尔一笑,英国公独女张桂芬的性子,她通过明兰和如兰也有所耳闻。
于是乎,她轻声道:「既如此,稍后本宫便遣两位太医去府上瞧瞧她。」
「谢娘娘恩典。」英国公夫人眸光微眯,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华兰。
心中暗道:这位皇后的出身虽不显赫,可周身气度从容,还带有几分不可忽视的微仪,比起曹太后当年,丝毫不逊色。
几位诰命夫人纷纷向英国公夫人投去羡慕的目光。
新帝登基,必定要扩充后宫,遴选妃嫔。
但大周的选秀规模很小,多数都是朝中官员的家眷,只有极少部分会是民间的女子。
一进宫就是四妃之一,这样的殊荣,也就他家能有了。
片刻后,华兰扭头看向沈从英。
「沈夫人,本宫日前与官家商议一番后,有意从今年新科进士中。」
「为你妹妹择一位品性端方,才貌相配的良人,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从英闻言,忙起身回话。
「娘娘与官家如此为舍妹婚事费心,臣妇感激不尽,岂有异议?全凭娘娘做主。」
华兰轻声道:「你且放心,届时本宫定亲自为她添妆,绝不会委屈了她。」
「臣妇谢娘娘大恩。」沈从英神情动容。
自打入汴京,她衣食起居皆有人照料,只是偶尔会想起亡夫与儿子。
弟弟沈从兴这几年在禹州静养,如今在下人的搀扶下,已经勉强能够行走。
眼下她唯盼着妹妹的婚事有托。
小沈氏性格与品兰相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
缺点也有不少,往日在沈从英和沈从兴的娇惯下,太过于糊涂,受不得半点委屈。
老太太端坐在左侧席间,满眼欣慰的看向华兰。
自己教养出的孙女如今这般出色,心中一时间感慨连连。
余老太太的目光一直放在嫣然身上。
见她眉目温婉,再没有往日的怯懦之气,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和余老太师已经重新选定宗妇,为司天监洪主簿的侄女——洪氏。
当年洪氏刚嫁人没几月就守寡在家,至今都有七八年之久,若非她父亲身子不好,根本不会松口再嫁。
洪氏贤淑大方,带人和善,进门这些时日,将余家内宅打理的井井有条。
余大人虽心中不满,但没方氏从旁挑唆,终究不敢再和余老太师作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