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邮件最后,老同学加了一句:“此公司水深,牵涉可能甚广,谨慎。”
林逸瞬间将线索串联起来:刘志强此前曾试图挪用智慧系统专项经费用于办公楼维修!
当时以为他只是单纯给林逸制造麻烦或捞点好处,现在看来,维修背后可能指向这家特定的建材公司,从而利益输送给赵志敬,甚至更多人?
刘志强的激烈反抗,是否也因为害怕这条线被挖出?
他去组织部,必须极度谨慎。
对方可能不仅仅是想听他对刘志强之死的解释,更可能想试探他是否掌握了其他情况,或者诱导他说错话。
……
组织部的谈话室气氛比纪委更加微妙。
负责谈话的是一位副科长和一名记录员,问题看似常规,却绵里藏针。主要集中在与刘志强矛盾的细节、智慧系统项目决策过程、个人经济情况以及对外界传言的看法。
林逸严格按照王局长的叮嘱,问答都在工作范畴和事实层面,对于猜测和传言一律表示“不知情”或“相信组织调查”。
当对方隐约提及“是否因工作矛盾产生个人怨恨”时,林逸坚决否认,强调一切皆为公事,并对刘的去世表示遗憾。
结束时,副科长合上笔记本,意味深长地说:
“林逸同志,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组织上培养一个年轻干部不容易,要经得起考验,也要学会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最近关于你的反映不少,希望你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先回去工作吧。”
这话听起来像是告诫,也像是某种暗示。林逸不动声色地点头应下。
走出组织部大楼,秋风吹过,林逸感到一丝寒意。他知道,这关暂时过了,但远未结束。
他必须抓紧时间,在那条暗线上取得突破。
仅凭现有信息还远远不够,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他想到了一个人——刘志强之前的司机老杨。
刘志强出事后,老杨被安排到了后勤部门,他或许知道些什么。
.......................
林逸没有直接去找老杨,而是通过一位信得过的老同学,以“想了解旧车保养”为名,约老杨下班后在外面茶馆见面。
老杨起初很警惕,但林逸的同学巧妙周旋,加上林逸悄然出现后坦诚的态度,老杨犹豫再三,终于透露了一个信息:
刘局去世前一段时间,心情极差,有一次接到一个省里来的电话后,在车里大骂对方“卸磨杀驴”、“不讲信用”,还提到“建材”、“账本”之类的词,当时老杨不敢多听。
“省里来的电话……”林逸几乎可以肯定,电话那头即便不是赵志敬,也必然与之相关。
“账本”又是什么?是记录资金往来的东西吗?会在哪里?
“账本”两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逸的思路。
刘志强如此谨慎甚至狡猾的人,肯定会留下后手以防不测。这东西要么在他极其信任的人手里,要么就被他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他家已经被纪委搜查过,如果有明显的东西,应该早已被发现。
那么,最可能的是在办公室?或者……某个私人场所?
刘志强的办公室在他被调查后就被贴了封条,后来清理过,但重要物品肯定已被纪委取走。私人场所?林逸想到了刘志强一个鲜为人知的爱好——钓鱼。
他常在郊外一个叫“翠湖”的垂钓园消磨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