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 别乱喊,我不是晋王

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 别乱喊,我不是晋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龙听不懂顾正臣的话,不知道“所有阴谋”指的是什么。
    顾正臣没有解释,追问道:“这件事过去了十三年之久,你知道,他们知道,底下的军士也有不少人没忘记此事吧?可为何,华云龙死了之后,这件事也没上奏过朝廷?”
    张龙呵了声,反问:“谁敢上奏?淮西二十四将,多少公侯都在其中,让华云龙身败名裂的后果是什么,谁能承受得住勋贵的反击?为了一些死去多年,素不相识的人,搭上自己的前途与性命,是你,你愿意吗?”
    顾......
    朱承志回到杭州府衙的第二日,便召集江南各地的文官、士绅、乡老,于府衙大堂议事。众人皆知,朱承志此番南下,本为剿灭李玄真余党,如今却召集士林,似有异动,一时间议论纷纷。
    朱承志端坐于堂上,目光如炬,缓缓扫视堂下众人。他并未开口,而是命人取来一卷书册,亲手展开,置于案上。
    “诸位。”他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李玄真虽已伏诛,但其志未灭。他临终前留下八个字:‘莲未凋,灯未灭。’我今日召集诸位,便是想与诸位共商大计,看看这莲,是否真的未凋,这灯,是否真的未灭。”
    堂下一片哗然。有人惊疑,有人沉默,有人则目光闪烁,似有所思。
    一名年长儒士起身拱手:“大人此言,是何意?”
    朱承志淡淡一笑:“李先生之志,是变革大明。然其手段,过于激烈。今日我来,不是要清算旧账,而是要寻一条新的路。诸位若愿为大明出力,愿为百姓谋福,我愿与诸位共议。”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朱承志并未给他们太多时间思考,而是继续道:“大明之弊,非一日之寒。江南士林,多有忧国忧民之士,亦有才识过人之辈。我今日所求,非兵戈之利,而是群策群力。诸位若有良策,尽可献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加重:“若有人仍执迷不悟,妄图以旧制束缚新局,我朱承志虽不愿动刀兵,但也绝不会姑息。”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神色各异。有人低头沉思,有人悄然对视,有人则面露犹豫。
    良久,那名年长儒士再次开口:“大人所言,令人动容。但若要变革,当从何入手?”
    朱承志微微一笑,取出一份奏章,缓缓展开:“此乃我所拟《江南新政十策》,诸位可先一观。”
    他命人将奏章分发下去,众人接过,细细阅读。只见其上,列有十项新政:
    一、减轻江南赋税,以纾民困;
    二、整顿地方吏治,严惩贪腐;
    三、兴办义学,普及识字;
    四、设立乡约,教化乡民;
    五、鼓励农桑,扶持工坊;
    六、改革科举,选拔真才;
    七、广开言路,设立谏议之职;
    八、清理冗官,裁汰虚职;
    九、修筑水利,防洪抗旱;
    十、推行律法,公正断案。
    众人阅后,神色各异。有人点头称善,有人皱眉沉思,也有人面露不屑。
    朱承志并未催促,而是静静等待。
    许久,那年长儒士终于开口:“大人所言,确有远见。然此十策,若要施行,恐需朝廷首肯,且地方阻力极大。”
    朱承志点头:“此十策,非一朝一夕可成。然若诸位愿与我共议、共行,我愿以江南为试点,先行推行。”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皆动容。
    朱承志缓缓起身,目光坚定:“李先生之志,虽未竟,但其精神,不可磨灭。我今日所求,非以兵戈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诚动人。诸位若愿为大明之未来出力,我愿与诸位共赴此局。”
    堂下一片寂静,随后,有人缓缓起身,拱手行礼:“属下愿随大人共议新政。”
    接着,第二人、第三人……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朱承志露出一丝笑意,心中却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在京城东宫,朱瞻基正与心腹太监密谈。
    “朱承志已在江南推行新政。”太监低声禀报,“他召集士林,提出《江南新政十策》,并已开始试行。”
    朱瞻基听后,神色平静,嘴角却浮现出一抹笑意:“他果然明白了。”
    太监疑惑:“殿下,此举若成,江南将大变。陛下恐怕不会坐视不理。”
    朱瞻基轻轻摇头:“陛下虽重权,但也知大明之弊。若朱承志能以温和之法,推动变革,陛下未必会反对。”
    太监迟疑片刻,低声道:“那殿下是否要派人南下,与朱承志联络?”
    朱瞻基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去吧。告诉朱承志,我愿与他共谋此局。但也要提醒他,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朝廷疑虑。”
    太监领命而去。
    朱瞻基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皇宫,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李先生虽死,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梦。”他低声自语,“而是一条路,一条通往大明未来的路。”
    ……
    江南,杭州府衙。
    朱承志与王守仁、赵烈等人正围坐案前,商议新政推行之事。
    “目前,已有十余名士绅表示愿意支持新政。”赵烈禀报,“其中,有三人曾是李玄真门下。”
    朱承志点头:“他们若愿为新政出力,便是大明之福。”
    王守仁皱眉:“但陛下那边,恐怕不会轻易接受。”
    朱承志淡然一笑:“无妨。我只求先在江南试行,若见成效,再报于朝廷。只要百姓得利,朝廷终会认可。”
    王守仁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朱承志起身,望向窗外:“真正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做的,是为大明铺一条新路,而不是用旧刀斩旧梦。”
    王守仁与赵烈对视一眼,皆露出敬意。
    朱承志转身,目光坚定:“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
    数日后,一封密信送至幽兰手中。
    信上只有一句话:
    **“莲未凋,灯未灭。朱承志已启新路,愿同行者,速赴杭州。”**
    幽兰看完,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她转身,对身旁的旧部道:“李先生的梦,终于有人愿意继续了。”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那我们,便一起走下去。”她轻声道。
    ……
    京城,东宫书房。
    朱瞻基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枚玉佩,那是他送给李玄真的。
    他缓缓开口:“朱承志走了,但他走的,是李先生想走却未能走完的路。”
    窗外,阳光洒落,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一抹坚定。
    “大明,终将改变。”他低声自语。
    ……
    江南,杭州府衙。
    朱承志站在堂前,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但他也明白,真正的变革,从来都不是靠一场兵变,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
    “莲未凋,灯未灭。”他轻声念道。
    这是李玄真的遗言,也是他的誓言。
    “大明的未来,不该只是权贵的博弈,而应是万民的福祉。”他缓缓开口。
    王守仁与赵烈站在他身旁,皆露出坚定之色。
    朱承志转身,目光如炬:“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风起江南,变革悄然开始。
    ……
    朱承志在杭州府衙推行新政的消息传至京城后,朝堂之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多的人则持观望态度。而皇帝朱棣在接到密报后,沉默良久,未置一词。
    乾清宫内,朱棣端坐龙椅之上,手中握着一封密奏。奏折上详细记录了朱承志在江南召集士林、推行新政、启用李玄真旧部等举措。朱棣的神色阴晴不定,目光深沉。
    “陛下。”身旁太监低声问道,“是否要召朱承志回京?”
    朱棣缓缓摇头:“不必。”
    太监一怔:“陛下不担心他逾越?”
    朱棣冷哼一声:“朱承志此人,朕知其性。若他真想谋反,早在李玄真起兵之时便已动手。如今他不镇压江南士林,反而与他们共议新政,必有深意。”
    太监低头应道:“是,陛下英明。”
    朱棣沉吟片刻,终是开口:“传旨,命朱承志继续南下,肃清余党,同时将《江南新政十策》呈报朝廷,朕要亲自审阅。”
    太监领命而去。
    朱棣望向殿外,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他知道,朱承志此举,若成,则大明将有新气象;若败,则江南士林将再度掀起波澜。而他,必须在这场变革与守旧的较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
    与此同时,在江南的苏州城内,幽兰与几名李玄真旧部正秘密商议下一步行动。
    “朱承志已在杭州推行新政,并已启用我等旧部。”幽兰沉声道,“他虽未明言,但其意已显??他愿与我们合作,以和平方式推动变革。”
    一名儒士皱眉:“可他毕竟是朝廷重臣,若皇帝反悔,他未必能保全我们。”
    幽兰微微一笑:“所以他才会先以江南为试点,而非直接上报朝廷。只要新政见效,百姓得利,皇帝便无法轻易否定。”
    另一人低声道:“那我们该如何配合?”
    幽兰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是支持他,而不是对抗他。我们要让他看到,李先生的理想,并未消亡。”
    众人纷纷点头。
    幽兰缓缓起身,望向远方:“莲未凋,灯未灭。真正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
    杭州府衙内,朱承志正与王守仁、赵烈等人商议新政推行的具体事宜。
    “目前,已有三县试行新政。”赵烈禀报,“赋税减免已初见成效,百姓反响良好。”
    王守仁皱眉:“但地方官员仍有抵触,尤其是那些与旧权贵关系密切的官吏。”
    朱承志点头:“这在意料之中。我们不能指望一场新政便能彻底改变江南,但只要我们坚持,百姓自然会看到变化。”
    王守仁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朱承志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田野,缓缓开口:“李先生之志,不是推翻,而是重建。我们今日所做之事,便是要让大明的根基,更加稳固。”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若新政能在江南见效,朝廷终会接受。若百姓得利,天下终会认可。”
    王守仁与赵烈对视一眼,皆露出敬意。
    朱承志转身,目光如炬:“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
    数日后,一封密信送至朱承志手中。
    信上只有一句话:
    **“莲未凋,灯未灭。愿同行者,已赴杭州。”**
    朱承志看完,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他缓缓起身,对身旁的王守仁道:“李先生的旧部,终于愿意与我们同行了。”
    王守仁微微一怔:“他们愿意放下成见?”
    朱承志点头:“是的。他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变革,不该是推翻,而是重建。”
    王守仁沉思片刻,终是露出一抹笑意:“属下明白了。”
    朱承志望向远方,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大明的未来,不该只是权贵的博弈,而应是万民的福祉。”他轻声自语。
    风起江南,变革悄然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多肉战阵,带飞全人类 火影:带土重生,开局双神威 什么,梦中的娘子都是真的 黎明之蛛 李庄生同学不想重生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混在墨西哥当警察 摆烂就无敌,出生秒仙帝 全家变纸片人,我只想拍全家福啊 家教超时,高冷校花要求加钱 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 被贵妃配给太监当对食后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回到丧尸爆发前开办生存学校 这个武圣血条太厚 汉风烈烈起南洋 那年花开1981 寒门医女:别人练武我修仙 御兽:我有一个培育空间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