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9章提拔(第1/2页)
一直以来,宋启山每日练习桩功和太玄真武卷十二式。
论天资,他比不过江云庆。
论勤奋,也不如宋念顺。
但自身修为,却是家中最高的。
每个子嗣的修为,都能反哺自身,让宋启山的修为增长速度极快。
先前宋念丰回来的时候,宋启山便已达到第九境巅峰。
如今宋念顺带着妻儿归家,让宋启山理所当然的突破到第十境。
一道道劲气环绕周身,打的屋内纸墨笔砚飞起落下。
数十上百斤重的桌椅,都被吹动。
更有强大劲气凝结成液,化作一粒粒冰珠。
宋启山睁开眼睛,猛地挥出一掌。
劲气打在墙壁上,毫无声响的穿透砖墙。
转瞬间,砖块化作粉末落下,露出碗口大的洞。
如此内劲,透体而出,即使身着百炼钢甲,也难以招架。
这便是凝水成冰,化柔至刚。
乃武道内劲的质变!
第十境,百川!
即便第九境的宋念顺,看着那洞口都感到惊悚。
以他现在的修为,哪怕一块铁板,打出个大洞来也能做到。
可无声无息,将砖墙化作齑粉,却难如登天。
宋念顺不禁看向弟弟宋念守,问道:“爹这些年都在干嘛?别告诉我在种地。”
宋念守嘴唇张了又合,最后陷入沉默。
父亲这些年的确是在种地,练功时间并不多。
然而最先突破第十境的,还是他。
二哥的问题,实在无法回答。
杜妙灵和童月柔互视一眼,眼中惊奇之色更浓。
自己这位公公,武道天赋丝毫不亚于世家嫡系!
武道第十境,那可是存在最少百年以上的大世家,才能培养出来。
比如白麓城的郭氏,又或者黎阳城的闫氏。
虽说最顶尖的大世家里,可能出现更强的高手,十一境,十二境不足为奇。
但是别忘了,这里不过区区村庄而以。
地主之家,竟有如此天资卓越之人。
刚好宋承拓喊了李家,许家,马家的人回来。
知晓宋启山突破到了第十境,宋承拓晒到黝黑的脸上,露出浓郁的震撼之色。
“爷爷太厉害了!”
反倒是其他几家的人,虽惊奇,却没被震撼的太厉害。
他们这几年虽然跟着宋承拓学了弱化版的桩功,不少人踏入武道第一境。
但对后续境界怎么划分,有多厉害,并无太多了解。
第九境也好,第十境也罢。
他们只知道,自家庄主越来越厉害,已经可以比肩江湖有名的高手。
方圆百里,无人能敌。
屋内,宋启山收敛了气息走出来。
宋念顺立刻跳过去,有些兴奋:“爹,第十境了?”
“嗯,侥幸突破。”宋启山点头。
宋念顺往屋里看了眼,问道:“吃了几片火灵芝?”
宋启山摇头:“没吃,这种好东西,留给你们就好。我一把老骨头,浪费宝贝做什么。”
李许马三家的人都到了,还有一些村里较为熟悉的老人,宋启山便迎上前去打招呼。
留下宋念顺站在原地,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沮丧。
自己辛辛苦苦多年,好不容易超过大哥宋念丰,达到武道第九境。
本以为该是家中第一了,没想到老爹随随便便就到第十境了。
老骨头?
浪费?
这词咋听着那么塞牙呢。
杜妙灵和童月柔走上前来,好奇问道:“公公如此厉害,夫君先前为何从未提起过?”
宋念顺砸吧砸吧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之后便是宋念顺一家,和村里熟人打招呼,叙叙旧情。
而后宴席,欢庆。
最后宋念守拿出已经整理好的名单,当众宣布了三家各提拔几人,帮忙做事。
其中李家的人数最多,足足有四人,许家和马家分别三人和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9章提拔(第2/2页)
李家的李光云可是高兴坏了,他和宋启山同辈,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当年家里最先卖地给宋家,还被笑话了好一阵子。
说什么好好的地主不当,跑去给人当佃户,真是雨下太大,脑子进水了。
随着宋家不断扩张,李家当初的决定,便显得无比英明。
许家的人反应也还好,平日里做事就勤快,又擅于动脑子。
田地里的事情,宋启山早有不少交代他们去办。
此次被提拔三人,自然高兴不已。
虽比李家少一人,也无伤大雅,谁让自家卖地卖的晚呢。
唯有马家的人,高兴之余,心里又有些不快。
明明跟许家一块卖的地,为何到提拔的时候,偏偏他们家少一人?
平日里活可没少干,不就是许家的人会溜须马屁,整日跟在庄主后面献殷勤么!
这时,宋启山又宣布,明年会拿出一部武道功法。
到时候各家的年轻人若想学,便来报名。
不过练武归练武,不能耽误做事。
宋念守也没想到还有这么个后续,稍稍有些惊讶,却没有太在意。
这事对宋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宋家前些年两次险遭人毒手,便是一个例子。
今后随着发展壮大,类似的事情未必不会再发生。
让年轻人练武,身手好些,以后万一遇到个什么事,也不至于没有反抗之力。
宋念顺的回归,伴随着宋家进一步发展,仿佛吉兆一般。
眨眼间,年关将近。
贺周知带着于佩兰和一个妙龄女子回来,只有十九岁的女子,名叫殷悠宁,是原吏部侍郎殷若海的孙女。
这位侍郎大人已到了年限,告老还乡多年,两个儿子都在与陈国的战争中不幸战死。
殷家的香火,除了一个十三岁,却被宠坏的孙子外,便只有这个孙女了。
虽说后继乏力,但在朝中的关系尚存。
温修文特意从中撮合许久,才让贺周知娶了殷悠宁。
说是小妾,但为了照顾殷若海的面子,都只喊作二夫人。
殷悠宁样貌不错,回来的时候挺着个大肚子,逢人便是三分笑。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份笑很刻意,给人莫名的疏远感。
也不怪,毕竟是侍郎家出来的千金小姐。
若非贺周知,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和这些农户打交道。
谢玉婉也看出这一点,悄悄把于佩兰拉过去,低声询问如今的情况。
贺周知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是否让她受了欺负之类。
于佩兰笑呵呵的道:“是我想着让家里多点人气,自己年纪大难再生养,才逼着她娶了殷家妹子,怎会受欺负。他那性子,你们还能不知道?跟大哥一样重情重义,嫂子尽管放心就是了。”
谢玉婉清楚贺周知的为人,点点头,便没再多说。
说多了,反倒像挑拨人家夫妻俩的感情。
另一边,贺周知在宋启山的陪伴下,去江宝瑞一家的坟前烧纸钱祭拜。
看着几座坟头立在那,如今已是一城通判,而且在老侍郎运作下,有望明年去国子监担任祭酒一职。
那是从四品的职位,与温修文当初在国子监一样,先做个跳板。
过几年再出来时,最少也是一城知府,或者去六部任职。
宋启山听的很是高兴,道:“读书二十载,却没你升官的速度快。想你当年在村里无所事事,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贺周知叹气道:“官是做的大了,却愈发觉得有心无力。明明想为天下百姓做点实事,却事事不得不迁就,事事不得不妥协。”
“大哥如今虽只是一庄之主,却比我快活不知多少倍。起码在这里,你要做什么就能做,不像我,如拴着锁链一般。”
“有时真恨不得豁出去了,和那些酒囊饭袋,尸位素餐的东西拼一把,也省的受这窝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