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许青缨的话音刚落,本就满心惊愕的许家人更是傻了眼。
宁修远疯一点也就算了,这人本身也不算是个正常人,谁家好人投资能屡败屡战的连败20多亿呀,谁家好人去老婆娘家,上来就打人啊。
许青缨不一样...
林小满的纪录片《她镜》上线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热议。不仅电影圈内的专业人士纷纷发声,连不少普通观众也加入了讨论。有人称赞她“敢于挑战体制”,也有人批评她“煽动对立”。但不管怎么说,她成功地让这个话题浮出了水面。
几天后,一场关于女性导演生存现状的论坛在京城举行,林小满作为主讲嘉宾出席。我坐在台下,看着她站在聚光灯下,从容地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心里忽然有些恍惚。
她不再是那个第一次站在电影节红毯上会紧张得说不出话的小女孩了。
她站在台上,声音坚定:“电影不是男性的专属领域。女性导演也有自己的视角,也有讲述故事的权利。我们不需要被怜悯,我们只需要被看见。”
台下掌声雷动。
会后,她被一群记者围住,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来。但她始终面带微笑,回答得从容而有力。我站在人群后方,看着她,忽然觉得,她已经不需要我再为她挡风遮雨了。
那天晚上,我们去了一家小酒馆喝酒。她脱了外套,头发有些凌乱,却比任何时刻都显得轻松。
“林哥,你觉得我是不是太较真了?”她忽然开口。
我笑了笑:“你一直都很较真。”
她抿了一口酒,眼神有些迷离:“我只是觉得,有时候我们太想证明自己,反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我摇头:“不,你只是太想表达。这没什么错。”
她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你知道吗?我拍《逆光而行》的时候,每天都在担心你会不会觉得我拍得太差。”
我看着她,笑了笑:“你已经拍得很好了。”
她点点头:“那时候我总想着,只要你支持我,我就能一直拍下去。”
我轻声说:“我一直都在。”
她看着我,眼里有些湿润:“谢谢你,林哥。谢谢你一直都在。”
我笑了笑:“你已经不需要我了。”
她摇头:“不是不需要,而是……我已经可以站在你身边,而不是站在你身后。”
我看着她,忽然觉得,她真的已经长大了。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扶持的女孩,而是真正的导演,真正的声音。
---
《她镜》的热度持续了一段时间,也让她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邀请她去国外电影节做演讲,也有人希望她能继续拍摄类似的纪录片。
但她拒绝了。
“我想拍电影。”她在一次采访中说,“纪录片只是我想说的话的一部分。我仍然热爱电影,我仍然想用电影去讲述更多故事。”
她的下一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剧情片,依旧由我担任制片人。
筹备阶段,她比以往更加专注。剧本改了十几稿,演员选角也反复推敲。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我的意见,而是自己做决定,但每次有重大决策,她都会找我商量。
“林哥,你觉得这个演员合适吗?”她拿着剧本,递给我看。
我翻了翻,点点头:“挺合适的,演技在线,形象也贴合角色。”
她笑了笑:“那就好。”
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替她选角的新人导演了,但她依旧愿意听取我的意见。
这让我觉得,她并没有完全离开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前行。
---
电影开拍那天,我去了片场。
她站在监视器后面,手里拿着对讲机,眼神专注。演员走位、灯光调整、镜头调度,她一一指挥,井然有序。
我站在一旁,默默看着她,忽然觉得,她已经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世界了。
拍完一场戏后,她走过来,递给我一瓶水。
“林哥,谢谢你来。”
我接过水,笑了笑:“我当然得来。这是你的新开始。”
她点头:“是啊,新的开始。”
我看着她,忽然想起她刚出道的时候。那时候她第一次当导演,紧张得手都在抖。而现在,她已经可以站在片场中央,指挥一切。
她终于成长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
电影拍摄进展顺利,中途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资金紧张、演员受伤、剧本修改,但都被她一一化解。
有一次,她因为一场戏的调度问题,和摄影师起了争执。摄影师坚持要用某种镜头语言,而她坚持自己的想法。
最后,她拍板:“按我说的来。”
摄影师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头:“好。”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别人迁就的新人导演,而是真正拥有话语权的创作者。
她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尊重。
---
电影杀青那天,我们在片场庆祝。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T恤,头发扎成马尾,脸上带着笑容。她和演员们合影,和工作人员碰杯,笑声不断。
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她真的已经可以自己走得很远了。
而我,也终于可以放心地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发光。
---
电影后期制作阶段,她依旧亲力亲为。剪辑、配乐、调色,她都一一参与。她甚至亲自去和配乐师沟通,只为找到最合适的旋律。
我坐在剪辑室里,看着她一点点打磨这部作品,忽然觉得,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扶持的新人导演,而是真正的艺术家。
她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她想讲的故事。
---
电影上映那天,我和她一起去了首映礼。
红毯上,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优雅而坚定。闪光灯不断,她微笑着挥手,眼神坚定。
我站在她身后,看着她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
她回头看了我一眼,轻声说:“谢谢你,林哥。”
我笑了笑:“我一直都在。”
---
电影上映后,票房和口碑都不错。虽然没有破十亿,但它的影响力远超票房本身。
有人称赞她“勇敢”“真实”,也有人批评她“过于理性”“缺乏情感”。
但她没有回应。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吃饭。
她喝了一点酒,话比平时多了些。
“林哥,你知道吗?”她忽然说,“我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每天都怕你会失望。”
我看着她,没说话。
“后来,我慢慢学会了自己做决定。但有时候,我还是会想,如果当时你反对,我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做了。”
我轻声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不会反对你,因为我相信你。”
她看着我,眼里有些湿润:“谢谢你,林哥。”
我看着她,心里有些酸涩。她已经长大了,而我,也终于可以放手了。
“你该有自己的团队了。”我说,“不用再事事都自己扛。”
她点点头:“我知道。但我还是会记得,最初是谁给了我机会。”
我笑了笑:“你已经不需要我了。”
她摇头:“不是不需要,而是……我已经可以站在你身边,而不是站在你身后。”
我看着她,忽然觉得,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扶持的女孩,而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也许,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结局。
林小满的新电影《未来代码》上映后,反响热烈。虽然票房没有破十亿,但七亿的成绩对于一部国产科幻片来说,已经足够耀眼。尤其是她在影片中展现出的叙事掌控力和视觉想象力,更是让业内对她刮目相看。
然而,真正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她接下来的选择。
电影上映后的第二天,林小满就召开了下一部作品的筹备会议。她坐在会议室的主位,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眼神坚定。
“我想拍一部纪录片。”她开门见山地说。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我坐在角落,看着她,心里有些意外。纪录片在商业电影的体系里,几乎是个“赔本买卖”。尤其是她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投资人对她的期待是“票房大片”,而不是“社会议题”。
“纪录片?”投资方代表皱眉,“林导,你确定?”
林小满点头:“是的。我想记录女性导演在中国电影行业里的生存现状。”
投资人面面相觑,有人低声说了句:“这不是拍电影,是找麻烦。”
林小满没有反驳,只是平静地说:“我拍电影,从来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这部纪录片,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女性导演面临的困境。”
我看着她,忽然想起她刚出道的时候。那时候她拍《逆光而行》,也是这样坚定地说:“我想讲一个女性在职场中挣扎的故事。”
那时候,我支持她。
现在,我也一样支持她。
会议结束后,投资人陆续离开,林小满留了下来。
她走到我身边,轻声问:“林哥,你觉得我是不是太固执了?”
我看着她,笑了笑:“你一直都很固执。但这次,你做对了。”
她点点头,眼神里有些疲惫,但依旧坚定:“我不想只拍好看的电影。我想拍有力量的电影。”
我看着她,忽然觉得她真的已经长大了。她不再需要我替她做决定,也不再需要我去替她争取机会。她已经可以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你打算怎么拍?”我问。
她拿出一沓资料:“我已经联系了十几位女性导演,从老一辈到新生代,从一线到地下。我想记录她们的故事,也想记录这个行业对女性的偏见。”
我翻了翻她手里的资料,发现她已经做了不少前期工作。
“资金呢?”我问。
她苦笑了一下:“投资人不愿意投。不过没关系,我已经找到了一些独立基金,还有一些国外的资助。”
我点点头:“需要我帮忙吗?”
她看着我,眼里有些湿润:“林哥,我一直都需要你。只是现在,我不再是那个需要你扶持的小女孩了。”
我笑了:“是啊,你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
---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比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林小满亲自去采访了十多位女性导演,有些在片场忙碌,有些已经退休,有些甚至已经不再拍电影。
她采访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导演,对方曾拍过七部电影,但只有一部上映。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拍得少,而是拍得不够多。”老导演说,“女性导演,在这个行业里,总是被质疑,被低估。我们不是不够好,而是没有机会。”
林小满红了眼眶。
她还采访了一位刚入行的年轻女导演,对方刚完成一部短片,却因为题材“太女性化”而被平台拒绝上线。
“我只是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位年轻导演说,“但好像只有男人讲的故事,才叫‘真实’。”
林小满沉默了很久。
她把这些采访片段剪进纪录片里,配上她自己写的一段旁白:“我们不是为了被看见才发声,而是因为我们必须发声。”
---
纪录片上线那天,我和她一起坐在剪辑室里,看着最后一帧画面缓缓落下。
“结束了。”她说。
我点点头:“你做得很好。”
她看着我,眼里有些湿润:“谢谢你,林哥。谢谢你一直都在。”
我笑了笑:“我一直都在。”
纪录片上线后,果然引起了巨大反响。
有人称赞她“勇敢”“真实”,也有人批评她“煽情”“偏激”。
但她没有回应。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吃饭。
她喝了一点酒,话比平时多了些。
“林哥,你知道吗?”她忽然说,“我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每天都怕你会失望。”
我看着她,没说话。
“后来,我慢慢学会了自己做决定。但有时候,我还是会想,如果当时你反对,我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做了。”
我轻声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不会反对你,因为我相信你。”
她看着我,眼里有些湿润:“谢谢你,林哥。”
我看着她,心里有些酸涩。她已经长大了,而我,也终于可以放手了。
“你该有自己的团队了。”我说,“不用再事事都自己扛。”
她点点头:“我知道。但我还是会记得,最初是谁给了我机会。”
我笑了笑:“你已经不需要我了。”
她摇头:“不是不需要,而是……我已经可以站在你身边,而不是站在你身后。”
我看着她,忽然觉得,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扶持的女孩,而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也许,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