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庄子的故事> 1065.第1062章 老子的类比思维

1065.第1062章 老子的类比思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子的思维方式也与现代人不同,他老人家用的是类比思维。
    到了庄子时期,人类大脑发育又更进了一步。从《庄子》一书中就可以看出,庄子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老子。庄子时期有了一定地逻辑推理,有了完整地形象思维模式,有了比喻、暗喻和隐喻等方式。
    而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又更进一步了,主要是逻辑推理思维、综合思维。
    喜欢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类大脑思维模式的人,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应该有人从事这方面的比较研究了吧!
    老子的类比思维模式与周易的思维模式又不一样,周易的思维模式运用的是“套用”。套用思维与类比思维是不同的,套用少了一些科学性。
    套用就好比米国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没有现成的律法,只能按照先例来审判、裁决一样。也就是找一个以前类似的案子,来审判、裁决现在的这个案子。
    所以!现代人不用“套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解读《周易》,都是忽悠人的胡说里,随处可见这种类比思维。
    《道经》第三十四篇值得一提,老子教导我们要效仿道。
    《道经》第三十四篇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
    “道”无处不在,随处可见。万物都依赖着它生长,而它并没有居功自傲,说是它的功劳。滋养万物仿佛是它的职责一样,而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道孕育着万物,不把自己当成万物的主人,不图名声。道不是为了名声,反而成就了它的名声!万物依附于它而生长,可万物并不知道谁是他们的主宰。道的功劳最大!道并不为了功劳,反而成就了最大的功劳!
    所以!聪明人也应该效仿道,不图名、不自大,不居功,才能达到大的境界,才能得到世人的敬仰!
    老子在道德经文里不仅教导人们做人要效仿道,而是要一切都效仿道。在战争思想方面,也要效仿道。
    老子也讲战争的,说老庄哲学思想是无为、消极、避世的人,都是瞎扯,睁着眼睛说瞎话,断章取义,或者是只按字面意思来解读的。看见你的文章有“无为”两个字,那就是无为了。看见你的书里面有“避世”两个字,那就是有避世思想了。其实!完全是瞎扯,老子也讲战争的。
    《道经》第三十篇就讲战争了,但是!他老人家更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认为战争之后“必有凶年”。
    在《道经》第三十一篇又讲: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这里就讲了,不是绝对不打仗,而是!“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意思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战争还是需要的。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六十九篇里,老子又讲: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老子讲战争,用的也是类比思维。
    老子在道德经文里不仅用类比思维来讲战争,还一样讲治国。也是用类比思维的方式来讲,要我们效仿道,如何治国。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六十篇里,是这样讲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六十一篇里,是这样讲的: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七十四篇里,是这样讲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七十五篇里,是这样讲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七十七篇,是这样讲的: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讲治国,用的也是类比思维。
    还有!老子对如何更好地处理社会关系,也用了类比思维。请看!
    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七十九篇里,是这样讲的: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斗罗:我怎么穿成大反派了? 只想爱你 从华夏神话开始碾压星际 我是表妹(快穿)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美漫地狱之主 人道大圣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猎魔人:女术士才是最强装备 无敌道医 末班飞行[青梅竹马] 人生副本游戏 开局晋升亲王,一念破境大宗师 魔门败类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长城守望:我虐哭亿万异界玩家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