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第1/2页)
    但其实,崔岘真的可以把黑砂糖,变成糖霜。
    这个方法,记录于一本叫做《天工开物》的旷世奇书当中,其名字叫做:黄泥水淋糖法。
    只是经过现代实证,黄泥水淋糖法,其实是做不出来糖霜的。
    它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活性炭。
    好在,这个活性炭,也算是很好解决的问题。
    迎着一家人不可置信的目光。
    崔岘扬眉笑道:“怎么,不相信?我这些年博览群书,可不仅仅只是学习之乎者也。”
    “也学习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实干知识,所以是时候,让你们见识见识‘格物致知’的奇迹了!”
    崔钰闻言,蹙眉问道:“格物致知?阿弟,此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郑玄将其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是为,道德因果论。”
    “这和你黑砂糖变糖霜,有何关联呢?”
    崔仲渊、崔伯山闻言,也都看向崔岘。
    如今,他们三人都考中了秀才,和裴坚等人一样,皆在开封府学读书。
    算起来,一群人当中,唯有学识最高的崔岘,目前才只是童生。
    崔岘闻言神情微怔,随后无奈苦笑。
    阿兄这个疑惑,让他再次意识到,妄图做思想改革,是个多么难的事情。
    因为仅就‘格物致知’而言,就经历了四次更迭。
    首先是崔钰说的,郑玄注释为:知善深则来善物。
    在崔岘曾经生活的时空。
    朱熹否定郑玄,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外求物理以悟道。他提倡,即物穷理,豁然贯通。
    再后来。
    王阳明否定朱熹,将格物致知,注释为:心外无理,向内求索。他提倡,格者,正也。
    直到后来的后来。
    明清实学家颜元,提出实践出真知。他将这四个字注释为:行先于知,强调实证。他提倡,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这也是刚才崔岘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思。
    由此可见。
    格物致知本为儒家修身步骤,经朱熹、王阳明诠释,分化出‘外向认知’与‘内向修养’两条路径。
    最终在明清实学中孕育出接近科学精神的实践观,成为中国哲学对接近代科学的桥梁。
    崔钰这番疑惑,让崔岘意识到,思想改革的难度。
    以及,他要考虑,提出独属于自己的‘思想纲领’了。
    生硬照搬朱熹的思想,或者照搬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如今的大梁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
    成圣的路,无法抄袭复刻。
    那,就走出独属于我崔岘,自己的路吧!
    而他的底气,就来源于眼前这一千斤黑砂糖!
    思想革新太难?工业革新开路!
    心中这样想着。
    崔岘扬眉看向崔钰,笑的格外肆意:“郑玄注释的,难道就一定对吗?我对格物致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改天说与阿兄听。”
    “今日,咱们先把眼前这千斤黑砂糖,变成糖霜!”
    啊?
    不是……真能变啊?
    老崔氏心脏‘砰砰砰’跳动,涨红着脸说道:“岘哥儿,你说怎么做,咱一大家子,都听你调遣!”
    若是真能把一百文一斤的黑砂糖,变成五千文一斤的糖霜——
    足足五十倍利润!
    天呐!
    那这样一来,还真可以成为河南崔氏了!
    迎着一家子期待、激动、忐忑、不可置信的目光,崔岘笑道:“好,接下来,我需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帮我去找工具材料。”
    “首先,是黑砂糖,咱们已经买好了。但是为了熬制黑砂糖,得准备一口很大的陶缸,和两三个小陶缸。”
    “其次,需要松江标布,去布庄买,得是双层的。除了松江标布,还需要葛布。”
    “再准备五十个新鲜土鸡蛋,剔除蛋黄,只要蛋清。”
    “然后,需要竹炭,且是颗粒炭。先定一百斤,跟他们说,不要嫌弃麻烦。以后,全开封的炭坊,都得仰仗咱家做生意。”
    “如果竹炭不好做,可以换成开封特产枣木炭,效果是一样的。”
    “接着,去挖黄泥,也就是杭州观音土……唔,开封没有这玩意儿。但没关系,咱们可以换成黄河澄泥,效果比观音土更好。”
    “除了黄河澄泥,还需要黄河沙子。”
    “我想想,还需要棕榈叶……这玩意儿开封也没有,那就换成芦苇!”
    “但是芦苇缝隙太大,所以需要再弄一批稻壳灰。”
    “哦对了,还需要一批竹筐,要选三年的毛生竹。竹筐的孔隙……约莫绿豆大小!”
    “以及,去酒坊买几个锥形漏斗!”
    这些要求看似繁琐。
    但其实都不算难。
    在老崔氏的带领下,一家子很快开始行动起来。
    不出一个多时辰,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
    崔家小院里,所有人都神情期待、振奋的看着岘哥儿。
    崔岘看向那被架起来,底部堆放柴火的大陶缸,笑道:“爹,大伯。先加十担井水,而后把黑砂糖倒进去,开始搅拌。”
    “接着生火,直到水温……额,触摸起来微微烫手。把铜钱丢进缸里,沉底后缓缓浮起,就说明合格了!”
    其实水温是六十度刚好合适,但现在没有仪器,只能用手触摸。
    浓度也需要计算,不过可以用铜钱来测。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很快就倒了十担水进大缸。
    只是,把黑砂糖往里面倒的时候,一家子人心脏都在哆嗦。
    那可是八十两银子啊!
    虽然相信岘哥儿,可……这看起来跟打水漂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
    最后还是老崔氏一咬牙:“往里倒吧!”
    区区八十两银子,搏一搏又如何!
    一千斤黑砂糖很快被倒进去。
    崔钰负责搅拌。
    很快,温度够了,浓度也够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过滤。
    林氏、陈氏妯娌齐齐上阵,将热糖液趁热倾倒入滤架——上层是松江标布、下层是葛布。
    而在滤架下方,是稍小一些的陶缸。
    这一步,是过滤掉杂质。
    接下来,仍旧是过滤杂质,但这一步更为关键。
    把分离出来的蛋清打至起泡,倒入糖液当中。
    而后,需要静止整整三个时辰。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有论证的!
    比如最开始的棉布过滤,《天工开物》载:澄糖器用密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05、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下)(第2/2页)
    而鸡蛋清二次深度过滤,则是出自嘉靖御药房用蛋清澄药液。《本草品汇精要》载:取鸡子清搅浊水即清。
    但这一步过于耗时。
    崔家人早已疲惫不堪,因此,连最有拼劲的老崔氏最后都熬不住,回房去休息了。
    次日清晨。
    最先起床的陈氏兴奋惊呼道:“杂质都浮上来了!”
    没睡多久的一家子人纷纷起床,而后激动发现,还真是!
    蛋清裹挟着糖浆里的杂质,全部漂浮起来。
    将褐色浮沫撇出,缸里的黑色糖浆,颜色清浅了特别多!
    到这个时候,一家子才是真的瞠目结舌,心脏怦怦跳,看到了希望!
    老崔氏捂住胸口,对崔岘说道:“岘哥儿,接下来呢,要怎么做?”
    接下来啊,那就是竹炭过滤,也就是脱色关键了。
    这一步,同样有出处。
    晚明《物理小识》记载:竹炭清水,其色如空。
    在竹筐底部,分别铺上芦苇席、稻壳灰、颗粒碳、黄河沙。
    将糖浆倒进去,用活性炭进行过滤。
    令人震惊激动的一幕来了!
    二次过滤的糖浆,颜色又变白了许多!
    娘嘞!
    老崔氏一边忙活,一边直呼‘娘嘞’,激动的直哆嗦。
    其余崔家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真……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黑砂糖变白了?!
    但到了此时,还没完。
    要把炭滤糖液,再次煮至粘稠,也就是拉丝状。
    趁热灌入漏斗,再覆麦秸梗保温结晶。
    这一步做完,要再等三日。
    三日后揭麦秸梗,浇淋黄河澄泥水。
    而这里的浇淋黄泥水,便是《天工开物》里记载的:黄泥水淋糖法。
    浇淋黄泥水后,能得到灰白的糖块。
    再把糖块碾碎,晾晒七日,让其表层硬化、水分渗出、深度干燥。完成从坚硬灰白,到硬脆易碎透光雪白的转化。
    最后,就成了雪白雪白的‘糖霜’。
    将所有的糖浆,都灌进漏斗里后,忙活了一天一夜的一家子,都累到气喘吁吁。
    但一个个眼睛却格外的亮,表情十分激动!
    虽然尚且没有正式见到‘糖霜’,但她们可是亲眼见证着,黑砂糖一步、一步褪色的啊!
    简直就是奇迹!
    老崔氏激动道:“黑砂糖变糖霜,老天爷,咱家真的要发财了啊!”
    只是发财吗?
    崔岘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渍,笑眯眯道:“祖母,咱们家,可不仅仅是发财那么简单。”
    一句话,让全家人都振奋看过来。
    崔岘认真解释道:“如今只是没有到甘蔗上市的日子,所以熬制糖霜,只能靠价格昂贵的黑砂糖。”
    “等甘蔗上市了,咱就不用买黑砂糖,而是去买便宜低廉的甘蔗。”
    “如今盛产甘蔗的地域,在闽南。”
    “我们先购买黑糖,制造白糖,积累资本。等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雇佣漕船,去闽南,大量购买十月份成熟的便宜甘蔗。”
    “把甘蔗拉回开封后,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建造糖坊。”
    “开封挨着黄河,有天然的水利资源,所以我们可以建造水利糖坊,加大生产量。一家大型糖坊,可以养活数百,甚至更多工匠。”
    “我们开上数十家糖坊,到时候别的不敢说,至少开封府的税收,咱们可以给它提升一半!蒙养活上万的工匠!”
    嘶!
    听到这话,一家人都惊呆了。
    但,更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
    崔岘继续道:“甘蔗制作糖霜,可不仅仅只能制作糖霜。”
    “食品加工方面,我们可以做冰糖、糖塑,蜜饯,糖酒,糖果,果醋。”
    “轻工业方面,废弃的甘蔗渣可以造纸。蜜糖可以制造酒精,还可以用残渣制作肥料。”
    “而医药方面,可以制造止咳糖浆,还能用来做伤口消毒剂。前者惠及民生,后者,我们可以跟军队合作!”
    “以后,黄河上的漕船,全是咱家的。运输甘蔗,运输糖霜,运输糖果、纸张,止咳糖浆。”
    “我们甚至可以跟闽南方面合作,开垦荒地,大量种植甘蔗。”
    “亦或者将闽南的甘蔗,培育后,移植到开封地区,成为新中原甘蔗产区。”
    “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河南到闽南的白糖帮扶产业链。”
    “届时,莫说整个开封,整个河南的经济税收,至少能提升一到两成!”
    “咱们家,能为数万个工匠百姓提供岗位。牵扯到的行业,更是数不胜数。”
    “这河南崔氏的名头,咱家要定了!”
    老天呐!
    崔岘说的这话,把一家子人都听得合不拢嘴,满眼呆滞。
    老崔氏狠狠咽了口唾沫,勉强找回理智:“这么大的生意……咱家,咱家怕是吃不下吧。”
    崔岘赞许看了一眼祖母。
    而后道:“这么大的生意,咱们当然吃不下。好在,孙儿还有位首辅师祖,甚至还有个皇帝笔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师祖的派系需要钱,皇帝的私库,自然也需要钱。”
    “到时候,把利润分给师祖。那么哪怕我推翻经书,推翻科举制,也不会让师祖为难。因为师祖后面那些人,得靠我养活!”
    “再把利润分给皇帝,他自然会无条件站在我身后,支持新学革新!”
    “要是皇帝胃口太大,那我就进一步,搞白糖出口!将白糖炒成继大梁丝绸、瓷器后的第三支柱产品!数以万计、十万计的白银回流,不仅能养活皇帝。”
    “还能养活几十万军队!”
    “到了那个时候,谁敢跟我说新学不行?”
    “当然这一步太远,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就说眼前。”
    崔岘微笑道:“明年科举考试开考前,咱们家至少已经开了七八家糖坊,养活着大几千工匠。”
    “产业经营遍布开封,整个开封府的税收,能给它提高两成。”
    “新任河南布政使,估计马上就要来赴任了。他要是不找我麻烦,我就把这功绩送给他。”
    “他要是找我麻烦——开封府两成税收功绩都敢丢开,我马上就能向皇帝参他一本!”
    “总之,这个功绩,我就要塞他嘴里去!”
    “他吃了这个功绩,就得按照我的意思来办事儿!”
    “我会告诉他——”
    “明年河南科举,禁考《毛诗序》。”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镇龙棺,阎王命 这个江湖:真气要交税 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下乡后,靠签到系统带飞姐妹 五仙门 前夫红着眼:给我服个软 桑海鼎心 LPL史记 要她认错?乔小姐的白月光杀来了 宠妃生存全靠苟,陛下却想天长地久 秦时记事 斗罗:我在武魂殿做女帝 不好意思,我的奇葩超能力无敌了 九天斩神诀 厉总,太太在外面有两个私生子 带着仓库回七零,全家吃肉奔小康! 红楼帝业 度关山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