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吃过晚饭后,一家人点着灯笼去瞧了那小院子,那院子不算大,但也不小,里屋、外屋、厨房一应俱全,院子里还有一口井,茅厕旁边还有一小块菜地,就是没个养牲畜的地方。
“这里可以种菜,那里可以搭一个猪圈。”喜鹊娘很开心的道:“厨房里客人吃剩下的那些菜油水十足,在这里养上两头猪,那些剩菜便有着落了。”
“这里还能弄一个架子,养三两只鸡。”喜鹊微笑,若不是生活不允许她闲下来,她倒也想回到三里村去,养猪养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陈远威看着大家嘴角的笑意,心里也越发的满足了,这一百两银子,在那些达官贵人的眼里,约莫还不够一顿饭钱,但是他们买了这个院落,又还了孟老爷的十两银子外,还剩下六十两。
一家人瞧完后,富贵选了个空闲的日子买了不少家什放了进去,后头喜鹊娘和他一起去集市买了两只猪五只鸡,又把那块菜地翻整了一遍以后,中上了青菜小葱萝卜之类的菜色,这空了许久的院落便也有了家的模样。
因着房子的事情已经定下了 ,那便只剩下给富贵提亲的事情要做了。
晚上躺在床上,喜鹊靠在陈远威的肩窝上头道:“相公,你说那个秋姑娘会是一个好娘子吗?”
这个问题难住了陈远威,他眼睛里除了喜鹊以外,还真没旁的女人什么地位。
“不如我们去瞧瞧?”喜鹊说着,已经坐了起来。
陈远威无奈,伸手把喜鹊扯到怀里,“傻丫头,便是要去,那也是明日的事情,现在这么晚了,你去能瞧见什么?”
“也对。”喜鹊点了点头,伸手去摸陈远威的脸颊,“我相信阿哥的眼光,那秋姑娘定然是个好姑娘。”
“嗯。”陈远威回答。
翌日清晨,喜鹊和陈远威说有事出门一趟,左右早上也无甚吃饭的客人,喜鹊娘也没问他们要去作甚,便让他们夫妻二人出门去了。
他们到了秋姑娘家门外后,很快便听到一阵谩骂声,那女子的声音颇为尖利,听得喜鹊一阵头皮发麻,她压低了声音问陈远威:“相公,这位颇为泼辣的姑娘,该不会是那秋姑娘吧?”
若真是秋姑娘,那还真不是个好相与的。
“莫急,再听听。”陈远威想着以富贵那般木讷的性子,喜欢的姑娘定然会是一位温柔似水的姑娘才对,像这般和小辣椒似的姑娘,他只怕是唯恐避之不及才对。
果然,不大的一会,一位身穿粗布衫的姑娘低着头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竹篮子,瞧着气度便娴静不已。
陈远威和喜鹊都没料到突然有人出来,倒是弄的有点尴尬,好在喜鹊最先缓过神来,问道:“姑娘,敢问孙家怎么走?”
“孙家?”那姑娘抬眼瞧向喜鹊,长得很标致,却不算倾国倾城,是小家碧玉哪一类的,“这里便是孙家,请问你们找谁?”
“这里没有别的孙家了吗?”喜鹊问着,眨巴着眼睛,意思是里面那声音尖利骂人的声音吓到她了。
那姑娘回过头瞧了一眼,有些尴尬的道:“这附近的确只有我们这一户姓孙的人家了,你们要找的是?”乾坤听书网 .
眼前这温柔的姑娘指不定便是未来的嫂子,喜鹊觉得自己若是扯旁的,只怕是会把这桩婚事给搅黄了,便道:“我找秋姑娘。”
“找……”那姑娘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眼睛仿若一颗圆圆的杏仁,特别的好看,“找我?”
“你便是秋姑娘?”虽然已经在心里猜到了,喜鹊还是一副惊讶的模样道:“姑娘,我是薛富贵的妹妹,今日来……”
“你这个死丫头……”喜鹊的话被撵出来骂秋姑娘的妇人给打断了。
那妇人也不过二十四五的年纪,但是瞧着便很不好惹,她原本还如倒豆子一般的骂着人,出来瞧见喜鹊和陈远威还在,便立刻住嘴了,笑眯眯的问道:“敢问二位找我家妹妹作甚?”
妹妹?她这么大的年纪,定然不是秋姑娘的姐姐,那便只有嫂嫂了。
喜鹊微笑道:“我们只是路过此时,不认识路,这才问问这位妹妹。”
“哦。”那妇人点头,而后狠狠地瞪了秋姑娘一眼道:“还不快些去,晚了小心不给你饭吃!”
秋姑娘柔柔的瞧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提着篮子转身。
见秋姑娘走了,那妇人这才骂骂咧咧的转身回了家,喜鹊和陈远威也跟上了上去,待到了无人处,那秋姑娘才朝着喜鹊和陈远威福身道:“二位,我便是秋姑娘,可是薛大哥要你们来见我的?”
“不是。”喜鹊实话实话。
“那……”秋姑娘愣了。
“看年纪,你约莫比我年长一两岁,我便唤你秋姐姐吧。”喜鹊自来熟。
秋姑娘愣了愣道:“我今年十八了,确是比你年长。”
“嗯”喜鹊点了点头道:“想必秋姐姐也知道,我哥哥那人性子木讷,心中喜欢你,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便免不得我这妹妹要给他操心了。”
被喜鹊当着陈远威的面说出富贵喜欢自己,秋姑娘的脸红了红,而后叹了口气道:“方才你们见着的那位妇人是我嫂子,我的婚事若是想成,只怕太难了。”
“为何?”那女人是好惹,可嫁给富贵的人是秋姑娘,又不是她。
“便这么说吧,年方十八还未出阁的姑娘,不是没人要便是自己眼光太高,我属于前者。”说到这里,秋姑娘依旧神色淡然,仿若在说旁人的事情。
喜鹊皱眉,明白秋姑娘的意思,道:“那位嫂子是因何吓退了提亲的人?”
“我五岁时便由大哥一人抚养,说起来,他倒是如兄如父。”说起自己的阿哥,秋姑娘的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只是我那嫂子……后来闹腾的次数多了,阿哥便也乏了,经常到外地行商,一走便是几个月,一年也不见得能回家三四次,因此这家里,全都由嫂子一人在打理,这其中,自然也就含着我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