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四人又聊了一会,施通判、赵孟臣起身告辞。
“大人是想将他们拉入咱们兴华军?”夫子含笑道。
“唉,有人曾说,既然不能拒绝,那就笑着接受吧。”陈远叹道,“这两人,若能团结入我兴华军体系,对我们也是一股助力。我们要尽量多团结一些人,才能更快地完成驱除鞑虏,兴复中会的大业。”
“施家与大人联姻,自可拉拢为自已人。只是这赵孟臣,身为赵宋宗室,可能有些困难。”夫子沉吟道。
“循序渐进吧。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就有可能并肩御敌,起码在一段时间内能如此吧。”陈远道。
”大人说的是。赵宋宗室嘛现在也只是一个名份,若有足够的利益,不愁他们不与我们站在一起。“夫子点头道,“他们若与我们合股,并从中获利,今后他们就将再也离不开我们了。除非他们能将咱们一脚踢开,或则永远都将与我们同舟共济了。想来,今日的招商,也是如此吧,大人想将更多的人都拉上咱们兴华这艘大船吧。”
“是啊。我们的力量还是太弱了。若天下许多人的利益都与我们纠缠在一起。我们的力量必然会更上一个台阶。”陈远点头道,“一个赵孟臣算不了什么。便赵宋宗室就不同了。数百年间,他们积累了不知多少的财富。若能来信州投资实业,必然会使我铅山更加富庶,我兴华军力量更加强大。”
“这事就从赵孟臣开始。老夫明日再去拜访施通判、赵孟臣。想必,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利道理他们还是知道的。”王夫子道。
“且如此吧。赵宋大势已去,福建的小朝廷终究不过昙花一现。是选择与我兴华军并肩而立,还是愿屈膝与蒙古人的铁蹄之下,他们早晚还是要做个选择的。”陈远淡淡道。
“大人说的甚是。”王夫子点点头,“这事我也和赵家兄弟谈过。赵勇已加入的兴华会,只是赵忠对赵孟臣仍有旧意,大人今后还要小心防范些为是。”
赵家兄弟俩都是赵孟臣的心腹家人,现在也是兴华军中的核心人物。军中许多人对两人的身份都有些顾虑。夫子今日还是第一次谈起。
“这事由他们自已选择吧。”陈远摆摆手,“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军中参谋制度,完善军内监督制度。个别人的动向,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也相信,赵家兄弟俩不会做出背叛我们的事情。”
现在兴华军实行了参谋制度,各军内部还有兴华会及后勤部相互制约,加上陈远特用讲武学堂地培训之机,乘机调整各级干部,军内主帅的作用和威信已进一步削弱,即使某部主帅的反叛,造成的损失也在自已可以承受的范围。
“这事我会布置下去。加强军内兴华会的建设。过些时间,我再找赵忠谈谈。”王夫子会意地点头。
两人正谈着,神情凝重,一脸不快的陈山走了上来。陈远招招手,招呼他坐下。
“怎么沉着一副脸?是不是招商的成果差强人意?”陈远笑道。
“大人,夫子,招商可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已与商家就成立糖厂、石煤厂、和一家肥田粉厂达成了初步的协议,琉璃、琉璃镜的区域招商也取得了成功,收得代理保证金3万贯,代理费6万贯。过些日子,还能收到数万贯的货欹。”
“这还不是件喜事?′一次能收十几万贯,内库也算丰盈了些了。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夫子笑道。
“让我们陈大主事不高兴的,恐怕是兴华银行吧!”
“是。大人,夫子,这商贾对咱们发行的代金券甚是抵触,招商会上成立仪式甚是冷淡。外面展台上的展示也少人问津。依属下看来只能强制推行了。”51唯美小说 en
宋末二少帝简介
宋端宗(1276-1278年),帝名赵昰(1269-1278年),宋度宗皇长子,生母为淑妃杨氏。公元1269年出生,初封建国公,宋恭帝即位(公元1274年)后,进封吉王,公元1276年继承皇位,在位三(3)年(实际时间差不多两年),公元1278年病逝,终年10岁。
宋少帝(1278-1279年),帝名赵昺(1272-1279年),宋度宗皇少子,生母为修容俞氏。公元1272年出生,初封永国公,宋恭帝即位(公元1274年)后,进封信王,公元1278年继承皇位,在位两(2)年(实际时间不到一年),公元1279年殉国,终年8岁。南宋至此灭亡。
宋末三帝时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诸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他们的抗敌故事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但事于至此,已是无能为也!
宋末二少帝年表
二王者,度宗庶子也。长建国公昰,母淑妃杨氏;季永国公昺,母修容俞氏。度宗崩,谢太后召贾似道等入宫议所立,众以为昰长当立,似道主立嫡,乃立显而封昰为吉王、昺信王。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文天祥尹临安,请以二王镇闽、广,不从,始命二王出阁。大元兵迫临安,宗亲复以请,乃徙封昰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以驸马都尉杨镇及杨亮节、俞如珪为提举。大元兵至皋亭山,镇等奉之走婺州。(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遣范文虎将兵趣婺,召镇以王还,镇得报即去,曰:「我将就死于彼,以缓追兵。」亮节等遂负王徒步匿山中七日,其将张全以兵数十人始追及之,遂同走温州,陆秀夫、苏刘义继追及于道。遣人召陈宜中于清澳,宜中来谒,复召张世杰于定海,世杰亦以所部兵来温之江心寺。高宗南奔时尝至是,有御座在寺中,众相率哭座下,奉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昺副之。乃发兵除吏,以秀王与{罒幸}为福建察访使兼安抚、知西外宗正,赵吉甫知南外宗正兼福建同提刑,先入闽中抚吏民,谕同姓。太皇太后寻遣二宦者以兵八人召王于温,宜中等沉其兵江中,遂入闽。时汀、建诸州方欲从黄万石降,闻昰将至,即闭城却使者,万石将刘俊、宋彰、周文英辈亦多来归。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乃立昰(宋端宗)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册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政。封信王昺为卫王。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李庭芝为右丞相,陈文龙、刘黻为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命吴浚、赵溍、傅卓、李珏、翟国秀等分道出兵。改福州为福安府,温州为瑞安府。郊赦。是日黎明,有大声出府中,众皆惊仆。文天祥自镇江亡归,庚辰,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遣其将吕武入江、淮招豪杰,杜浒如温州募兵。广东经略使徐直谅遣梁雄飞请降于隆兴帅府,乃假雄飞招讨使,使徇广州。既而直谅闻昰(宋端宗)立,命权通判李性道、摧锋军将黄俊等拒雄飞于石门,性道不战,俊战败奔广州,直谅弃城遁。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六月丙子,雄飞入广州,诸降将皆授以官,俊独不受,遂为众所杀。吴浚聚兵于广昌,取南丰、宜黄、宁都三县。翟国秀取秀山,傅卓至衢、信诸县,民多应之者。命文天祥为同都督。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七月丁酉,进兵南剑州,欲取江西。是月,吴浚兵败于南丰,翟国秀闻兵至,遂引还。傅卓兵败,诣江西元帅府降。(大元)平章阿里海牙破严关,马暨退保静江府。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八月,漳州乱,命陈文龙为闽广宣抚使以讨之。甲戌,秀王与{罒幸}围婺州。丙子,闻大兵至,遂解归。以王积翁为福建提刑、招捕使、知南剑州,备御上三郡;黄佺为同提刑、招捕使、知漳州,备御下三郡。张世杰遣兵助吴浚与元帅李恒战兜零,兵败,奔宁都。兴化石手军乱。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九月,复以陈文龙知兴化军。东莞人熊飞为黄世杰守潮、惠二州,闻赵溍至,即以兵应之,攻雄飞于广州。壬寅,雄飞遁,熊飞遂复韶州。新会令曾逢龙亦帅兵至广州,李性道出迎谒,飞与逢龙执而杀之。衢州守将魏福兴出战福星。吕师夔、张荣实将兵入梅岭。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月壬戌朔,文天祥入汀州。赵溍遣曾逢龙就熊飞御大军于南雄,逢龙战死,熊飞奔韶州。大军围韶州,守将刘自立以城降,飞率兵巷战,兵败,赴水死。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有一月,参政阿刺罕、董文炳将兵至处州,李珏以城降。甲辰,秀王与{罒幸}逆战于瑞安,观察使李世达死之。与{罒幸}及其弟与虑、子孟备、监军赵由(王葛)、察访使林温被执,皆死。阿刺罕兵至建宁府,执守臣赵崇釠,知邵武军赵时赏、知南剑州王积翁皆弃城去。乙巳,昰(宋端宗)入海。癸丑,大军至福安府,知府王刚中以城降。昰(宋端宗)欲入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初,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昰(宋端宗)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乃掠其舟并没其赀,寿庚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昰(宋端宗)移潮州。是月,福、兴化皆降。英德守臣凌弥坚、徐梦得等亦降。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二月辛酉朔,赵溍弃广州遁。乙丑,制置方兴亦遁,吴浚退走入瑞金。戊辰,蒲寿庚及知泉州田真子以城降。知兴化军陈文龙婴城不下,乙酉,通判曹澄孙以城降,文龙被执,不屈死。昰(宋端宗)次甲子门。
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正月,大军破汀关。癸巳,知循州刘兴降。壬寅,吴浚弃瑞金遁,镇抚孔遵入瑞金,文天祥走漳州,浚寻还汀州,降。戊申,知潮州马发及其通判戚继祖降,癸丑,复来归。丁巳,权知梅州钱荣之以城降。二月,大军至广州,县人赵若冈以城降。广东诸郡皆降。三月,文天祥取梅州,陈文龙从子瓒举兵杀守将林华,据兴化军。
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四月,文天祥取兴国县,广东制置使张镇孙袭广州取之,梁雄飞等弃城走韶州。五月,张世杰将兵取潮州,文天祥提兵自梅州出江西,入会昌县,淮民张德兴亦起兵杀太湖县丞王德颙,据司空山,攻下黄州、寿昌军。丁巳,遇宣慰郑鼎,战樊口,鼎坠水死。六月辛酉,文天祥取雩都。己卯,入兴国县。
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七月,遣兵取吉、赣诸县,围赣州。衡山人赵璠、抚州人何时皆起兵应之。乙巳,张世杰围泉州,遣将高日新复邵武。淮兵在福州者,欲杀王积翁以应世杰,皆为积翁所戮。江西宣慰李恒遣兵援赣州,而自将兵入兴国。八月,文天祥诸将兵皆败,乃引兵即邹洬于永丰,洬兵亦溃。己巳,荧惑掩月,天色赤。壬申,文天祥兵败于兴国。己卯,大军破司空山,张德兴败,亡走。甲申,天祥至空坑,兵尽溃,遂挺身走循州,诸将皆被执。九月,(大元)元帅唆都援泉州。戊申,张世杰归浅湾。(大元)左丞塔出将兵入大庾岭,(大元)参政也的迷失将兵复取邵武,入福州。
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十月甲辰,唆都破兴化军,陈瓒死之。进攻潮州,马发拒之,乃去攻惠州。十一月,塔出围广州。庚寅,张镇孙以城降。(大元)元帅刘深以舟师攻昰(宋端宗)于浅湾,昰(宋端宗)走秀山。陈宜中入占城,遂不反。十二月丙子,昰(宋端宗)至井澳,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旬余,诸兵士始稍稍来集,死者十四(指“十分之四”)。丁丑,刘深追昰(宋端宗)至七州洋,执俞如珪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