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本来按照两个人私下里商量,根据当时普遍的哪来回哪去的分配原则,汤潮一定会被分回塔城或省城。这样汤潮就先回塔城或省城的化工厂或研究院工作,等程琪研究生毕业后也争取分配去塔城或省城,这样两个人既可以在一起,又离两人父母的家都不算远。恋爱之前程琪原来的人生规划是争取读博、留校,在中国的最高学府从事科研和教学之类的学术工作,立志做个女科学家。但和汤潮谈恋爱后,不仅头发留了起来,性格温柔了许多,形象变得更淑女些了,思想上也开始有些“食人间烟火”了。在和汤潮一起去八达岭爬长城时,望着蜿蜒在群山峻岭之上的历史遗迹,忽然很有感触:人生在历史长河之中真的很短暂,要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眼前的人。将来只要能和汤潮在一起,再离父母近一点,好像也很美好,别的都不那么重要了。
计划的是挺好的,但恋爱中的两个人却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直在追求程琪的那位辅导员师兄。汤潮如果去了千里之外的上海工作,和程琪就至少要分开三年。在大上海,三年的时间什么都可能发生。两个人好上了也只不过一年的时间。而这三年,程琪却要和师兄呆在同系,会总有接触的机会,这位师兄就还有翻盘的可能。能够留校,这位师兄的活动能力当然不一般。
看到公布的毕业分配结果,程琪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感到很是憋气,别说心里有多不痛快了,对那位师兄更是打心眼里反感和鄙视。明白归明白,这位师兄的做法却让你有苦说不出。上海是留校、留京之外的最好去处,要知道有多少人想去上海!能去上海算是整你吗?程琪更不愿意因此事去招惹那位师兄,看都不愿意看到,心里堵得慌。
汤潮很可能是全系,甚至是全校唯一一个垂头丧气去上海工作的毕业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不能回父母身边,还是很遗憾的,那个年代独生子女并不多。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事实,总不能不接受分配。在当时不接受分配的代价是很大的。
程琪因此心里对汤潮有了很大的愧疚。不过通过这最后学期两个人亲密接触状况以及对汤潮的性格和为人的了解,她对她和汤潮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有信心的,不就分开三年吗!只要将来两个人在一起,亏欠的自己终究是可以用爱来补偿的。信心是有的,可想念可是很难熬的。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两个人之间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只能靠书信,信要走上好几天。程琪常常一提笔要给汤潮写信,就总想落泪。半年下来,两个人对异地恋的不易都有了深刻体会。程琪第一次感到一学期的漫长,好不容易熬到了寒假,回到莲山的家里,汤潮却不在相邻的塔城。
到了春节,汤潮的探亲假只有十几天。先要赶到十六铺码头,坐三十六个小时的船,到东北的大连,再换乘火车到塔城。列车路过莲山站时,程琪早早就等候在车站的站台上了,看到汤潮,就跟着一起上了车。一到了车上,也不顾车上人多,一把抱住了汤潮,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就先流了下来。
程琪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掏出一条毛线围脖,亲手给汤潮戴在脖子上。这是这位大才女从大四开始偷偷跟同学学习以来的第一件作品。倒不是程琪笨,学得倒还算是蛮快的,但觉得满意的时候很少。首先自己要觉得可以拿得出手,配得上汤潮。总是织了拆、拆了再织,加上都是零碎时间。本来还有一件毛衣,由于老是不满意,尤其是袖子分得总觉得不合适,假期里又不愿意让母亲帮忙,紧赶慢赶也没能在今天之前完成。
下了车也是抱着汤潮的胳膊,一路不肯撒手地到了塔城汤潮的家,已经是腊月二十六的晚上了。程琪的到来,给汤潮家的这个年关带来更多的喜庆气氛。虽然汤潮的母亲对程琪的容貌有点一失望,但听说学习非常好,学业上和自己儿子很匹配,甚至更高,也就对相貌上有点配不上儿子这一点不去计较了。只有儿子看得顺眼就行呀,毕竟才貌双全的姑娘是凤毛麟角。因为见到了程琪,就立即想到了林岚,想到了好姊妹张桂兰,汤潮妈不由得暗自轻轻地叹了口气。
在塔城过了大年初二,初三一大早,两个人告别汤潮父母,乘火车来到莲山。程琪的哥哥和结婚不久的嫂子一起到车站来迎接妹妹和程家准女婿,程家的节日气氛也至此达到空前的高潮。程琪发现,平时同样是话不多的父亲,和汤潮却很谈得来。细想一下,忽然觉得两个人性格和举止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
初六早上,欢聚的喜悦戛然而止。汤潮又要乘火车,赶往大连,再乘坐三十八个小时的船原路返回上海。程琪终于连夜将毛衣赶完了,临走给汤潮穿在了身上。莲山车站上的离别时刻,程琪又哭成泪人,恋人面前再也不是那个有点男孩儿般爽快性格的、要强的程琪了。当列车开动时,程琪跟着车跑出很远,一直跑到了站台的尽端,仍然痴痴地望着远去的列车,不肯离去。
这一年的暑假,程琪第一次没有直奔莲山,而是坐了二十四小时的列车先奔去了上海。
汤潮所在的化工厂,是一个老的国营大厂。在六十年代初,厂里曾有一批人去支援三线建设,现在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老人儿多,不同的遭遇,又经历过多次运动,人际关系复杂。汤潮是这一年分配来厂的大学生中,家不在上海的很少的几个人之一。新来的十几个大学毕业生,有的留在总厂的技术部门,有的分到总厂各科室。而毫无后台背景的汤潮是唯一下到车间班组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被分到一分厂的主力车间,负责生产设备运行现场控制的工段,跟着工人一起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