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1书院】 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春柳点了点头,去小姐存银子的地方取了些碎银子,然后便出了屋。
宋玉婵却是表情沉重,坐在桌边独自懊恼。
实在是时间紧迫,加上最近一直想方设法对付三房和宋玉瑾,事情一波接一波,应接不暇,她根本没闲工夫想别的。
也是今天突然想起来了,否则差点就把正事给忘了。
明天的要紧事不是别的,正是盛怀安出事儿的日子。
宋玉婵在回来那天就已经想好了,除了给自己和母亲、二叔报仇,也要避免盛家的灾祸。
而盛家接二连三灾祸的开端,就是盛怀安突然成了傻子。
上辈子的八月十二,也就是明天,盛怀安陪着出宫的三皇子一起去佛音寺为生病的太子祈福。
回来的路上遭遇刺客,那刺客是冲着三皇子去的。
盛怀安为了保护三皇子,情急之下用身体挡住刺客的一脚,被踹得站不稳,脑袋磕在马车上。
这一磕身体倒没什么大毛病,却把脑子撞坏了,成了傻子。
盛家当时虽然难受着急,可是赏菊宴的帖子早就发出去了。
而且盛怀安除了脑子糊涂,也没什么别的大事儿,盛家也只能忍着悲痛继续办这场宴会。
当时盛家人都觉得,盛怀安这脑子或许养一养就能好,因为宫里派来的太医也是这么说的,说是脑子里有淤血,淤血迟早会散,只不过时间不一定,短则一个月,长则数年。
这种事也没法子强求,盛家只能以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却没想到在赏菊宴时出了自己这个意外。
当然了,所有的意外也是宋玉瑾背后的算计。
宋玉婵想到上辈子宋玉瑾的算计,导致后来她和盛怀安关系的裂痕,心里就来气。
不过还好,这辈子这些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发生,盛怀安还没成傻子,赏菊宴上的误会也没有开始。
自己不说规避,说不得还能趁机报复回去。
因为在刚回来时就已经想好要帮盛怀安躲过这一劫,法子都已经想好了,所以如今想着事情还来得及,宋玉婵松了一口气,倒没那么急迫了。
而且宋家现在不管是三房还是宋玉瑾,都自顾不暇,没人关注她,她倒是能低调出府把事给办了。
想到这儿,宋玉婵脸上浮现一抹微笑,端起茶盏正准备再抿一口时,春柳进来了,还一脸不高兴。
“怎么了这是?”
喝了半盏茶,宋玉婵放下茶盏问。
春柳想了想,把门关上,这才走到桌边低声道:“小姐,还不是那边的事儿。”
春柳把方才问了一圈之后的消息用自己的话总结了一遍,把宋玉瑾院里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说了事情的大致情况,也把各方反应一并说了。
宋玉婵认真听着,等春柳说完,脸上露出一抹幸灾乐祸的笑,随即嘲讽道。
“看来我这个好姐姐是不打算装了,居然当众就开始陷害宋玉荷,我觉着她屋里那些东西八成是她自己砸的。”
“只是没想到被宋玉荷撞了个正着,这才趁机扣到宋玉荷头上去,想把自己摘干净,这是真被逼急了,手段居然这么明显,不过宋玉荷也难得聪明,居然还能绝地反击。”
说到这,宋玉婵拉长声音,眼中讥讽意味更重几分。
“或者说,宋玉荷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呢,还没嫁到伯爵府去,就已经开始向着伯爵府,居然拉拢杨氏一起坑宋家的钱,还真是伯爵夫人的好儿媳啊。”
“小姐,您怎么还笑得出来啊?”
春柳一脸不解。
宋玉婵挑眉看过去:“为什么不能想?这不挺好笑的吗?你何时见过宋玉瑾如此不顾体面,跟人撕扯过?还是当着杨氏这个外人的面,跟自己亲妹妹打架,这下好了,什么体面都没有了。”
“而且杨氏这么恨宋家,说不得还得出去帮我这个好姐姐宣扬宣扬,宋玉瑾辛苦打造出来的名声怕是要毁于一旦啊,我怎么能不高兴呢?”
宋玉婵一手放在桌上,纤纤十指敲击着桌面,继续分析。
“说起来宋玉荷这一次还真是会挑人,居然选择拉拢伯爵夫人做同盟,杨氏本来就因为儿子被宋家算计生气,憋着火气无处可发。”
“宋玉荷这神来一笔,上赶着坑宋家给伯爵府送嫁妆,正好跟杨氏一拍即合,说不定还能在杨氏这个未来婆婆面前卖个好。白送的银子谁不喜欢?杨氏当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
宋玉婵话锋一转,语气意味深长。
“宋家人,或者说一直抠门的老太太,会有这么大方愿意出这笔嫁妆吗?”
说到这,宋玉婵才意识到,春柳话还没有说完呢,春柳只说要出嫁妆这事儿,还没说这结果呢。
宋家人答应还是没答应啊?
宋玉婵立刻问道:“后面还有吗?这嫁妆的事情有没有定下?还是说杨氏随口一说没有继续追究,宋玉荷也没有继续提?”
春柳哼了一声:“小姐你总算是问到关键处了,奴婢一直想说,但看小姐你笑得高兴,就先让小姐你高兴一会儿。”
宋玉婵从春柳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丝揶揄,没好气道。
“你个死丫头,敢看我笑话!”
春柳往后躲了躲,这才嘟着嘴道:“小姐,这事自然不可能草草了之,老太太和宋家人都答应了,因为伯爵夫人拿出一份国子监的推荐名帖作为聘礼。”
“那可是国子监的名帖,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能让小少爷进国子监念书呢!”
“什么?”
宋玉婵很是惊讶,怎么都没想到杨氏居然会这么大方,感叹道:“真是大手笔啊!”
话刚说完,宋玉婵又察觉不对。
这可不是大手笔,伯爵夫人出身杨家,杨家上下都是读书人。
区别只在于读得好与更好,即便是最差的,那也是能中个秀才的。
书香世家,而且不是一代人,是几代人累积的才华,可不是一般书香世家能比拟的。
杨家来往的门生故旧、亲朋好友也大多都是文官,或者大小书院的大儒先生。
如此一来,不过就是一张国子监的推荐名帖,端看杨家想不想送。